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2006年银行业背水一战         
2006年银行业背水一战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news1.jrj.com.cn/news/2006-01-09/000001401471.html | 点击数:921 | 更新时间:2006-1-10 | 文章录入:admin6 ]

    2005年的最后一天,中国银行业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生儿----渤海银行正式挂牌成立。

    如果以十年为一个周期,在上一个十年中,渤海银行是政府批准新设立的唯一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那么渤海银行的成立是否也标志着下一个十年大幕的升起呢?

全面对外开放

  2005年,中国银监会的国际化思维直接引导了新一轮的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去年年底,随之而来的两大热点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一方面,"狼来了"的担忧尚未远去,而"银行贱卖"争论却又开始升温;另一方面,外资持股中资银行25%的上限将被撬动,花旗银行等巨资入股广发行的个案备受期待。

  毋庸置疑,十五规划中金融业的战略地位将继续上升,目前中国拥有约四万亿美元的金融市场,而银行业在其中占据主体。抛弃历史包袱并走出计划经济时代的阴影,银行业将蕴含巨大潜力。而国际投资能够加快促进这一潜力向现实转变,也许这的确是一个多赢的结局,正如监管部门、外资机构和国内银行所一再强调的那样。

  内部改革:打造现代银行

  与建行几乎同步的中国银行也准备就绪,工商银行的巨大工程已经启动,2006年国有银行上市将达到高潮。与此同时,小型银行如南京商业银行等也有志于上市之路。

  在2006年,各家商业银行将更为紧迫地面对8%的资本充足率标准的要求,巨额不良资产处置必须初步告一段落。

  三大决策可能一锤定音

  2006年,三项关系银行未来命运的决策可能一锤定音。

  首先是混业经营体系的建立。有消息传来,央行等部门正在制定相关条例,以便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设立、审慎监管、信息披露和"防火墙"制度,相信这一条例的雏形将在明年完成。

  其次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随着《破产法》、《存款保险制度》的陆续出台,银行业"只生不死"的状况将得到转变,这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将相当深远。

  再次是利率市场化。目前银行流动性相当充足,风险管理机制正在得到加强,银行定价水平逐步提高,利率市场化的各项条件也初步具备。

  对内开放开始加速

  与对外开放的一样,银行业对内开放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并于近期开始加速。所谓银行对内开放,有人将其理解为国内资本更自由地进出银行业领域。也有人将其理解为,放松国内银行在准入、兼并、联合、退出等领域的种种限制。

  2005年年底,由六家城商行和七家城信社重组而成的徽商银行挂牌成立,业内人士期待城商行重组大幕就此拉开,这意味着国内银行在准入、兼并、退出以及跨区域发展等方面迎来开放机遇。目前东北、江苏、山西、河南、湖南等地区都拉开了城商行的重组大幕,东北银行、晋商银行等正处于酝酿阶段。

  据权威人士透露,《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也即将下发,银监会鼓励银行按照达标、有利、适合、市场四项原则跨区域发展。(记者 郑尚 )
上海证券报

上一篇文章:航空大鳄中国战场博弈期望获益技术合作
下一篇文章:2006年信托业发展渐入正轨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银行业三大监管工具或推迟…[819]
· 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将…[877]
· 外资入股成时尚银行业须冷…[1278]
· 银行业开放迈出更大步伐[1168]
· 银行业并购催生变局[1304]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