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既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走向全面开放的一年。未来五年,各路资本将加速融合,全面重构银行业竞争格局。随着混业经营逐步推开,老百姓将享受到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产品。
并购时机成熟
“十五”期间,三大国有商业银行顺利推进股份制改革,为我国银行业备战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银行业两极分化加剧,并购时机成熟。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认为,随着中国银行业竞争不断加剧,银行并购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
民生银行行长董文标对收购国内银行表现出极大兴趣。他证实,此前民生银行曾试图收购亚洲商业银行,但是由于价格太高而放弃。亚洲商业银行是较早拓展中国市场的香港银行之一,业务包括零售业务、投资以及企业银行业务。
国有商业银行也希望通过并购进入新的领域,为金融产品交叉销售创造有利条件。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曾坦承,该行试图进入保险业。
一个流传甚广的消息是,建行正在联手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共同设立保险公司。两会期间,一向不太喜欢在会上与人交头接耳的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政协经济组第一次讨论会上,与郭树清相谈甚密。对于两家公司联姻的消息,郭树清未置可否,但明确表示应该研究并购。至于走出国门的海外并购,建行不会很快实施。他认为,“国内银行还是要做好国内业务,练好内功,腰板硬了再走出去。”
混业经营催生创新
业内的普遍看法是,银行业大并购将加速混业经营进程。除了银行机构的相互参股,银行业并购保险、证券公司是今后的最大看点之一。这意味着未来的金融市场和监管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
马蔚华建议,通过资本的相互渗透,构建银行金融控股公司,在集团内部实行法人分业、集团综合的经营方式,加快混业经营的步伐。
混业经营将给银行带来庞大的潜在收益。在这一背景下,银行将从单一业务向多元化经营发展。未来5年,国内银行的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将有重大突破。其中,中间业务比重会稳步提高,收入结构将逐步改善,由此带来的产品创新、单位资产盈利能力将稳步提升,从而推动银行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提前应对恶意收购
建行董事长郭树清指出,“十一五”期间,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市场化和国际化带来的专业经营素质竞争,以及混业化经营带来的客户、资金和人才竞争。
在股权全可流通格局下,上市银行如何应对反收购将成为中小银行高度关注的话题。董文标分析,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银行会选择上市,越来越多的上市银行会处在全流通的状态,这也将使得上市银行处在恶意收购的威胁之下。
董文标说:“外资进入可能会对股份制银行特别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稳定产生影响。”他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研究银行收购与反收购的法律法规,选择在适当的时机制定银行并购的专门法规,推出全流通环境下规范市场竞争、促进银行业稳定发展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有效措施。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伍永刚认为,告别股权分置后,上市银行的确会进入新的并购时代,不排除一些股东会通过协议联盟和收购流通股的方式,彻底改变原有的股权格局。《商业银行法》尽管对投资商业银行的资格作出规定,但是该法规出台时上市公司仍处于股权分置时代,没有考虑到全流通后投资主体可能发生的变化。他认为,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相关法规对银行的前十大股东资格实行核准制。但是,更为可取的还是采用市场手段,阻击恶意收购。
不过,并购尤其是控股式收购,往往会带来上市银行价值的全面重估。这对于公众投资者来说,无疑是投资良机。(王妮娜) 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