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银行业开放迈出更大步伐         
银行业开放迈出更大步伐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news1.jrj.com.cn/news/2006-04-12/000001467507.html | 点击数:1168 | 更新时间:2006-4-13 | 文章录入:admin6 ]

    行将完成的广发行重组,注定会成为我国银行业开放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它以85%的受让比例,开创了外资打破“25%入股铁律”的先河。因为根据2003年的《境外机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20%,多个境外金融机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25%,否则将视作外资银行进行监管。

    与之相呼应,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近日强调,国家绝对控股仅针对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而言。这意味着,外资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拥有更大的持股比例乃至获得控股地位,在政策上已基本没有障碍。

  甚至有消息称,与广发行重组方案一并上报至国务院的,还有一份关于境外机构入股中资银行的新规定。新规将对《境外机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中的入股比例作出重大修改,无论是20%,还是25%,都将成为历史。

    可以说,放开境外金融机构在中资银行的入股比例已是大势所趋。

  观察人士分析指出,上述政策一旦明朗,将激励境外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中资银行的投入,促使它们更好地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到中资银行的重组改造中。

  以往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的主要动机,在于开展人民币业务。而20%与25%两道底线,又让外资银行有所保留。但是,就在今年年底,我国将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上述比例限制只在税收征收上有意义,对业务经营范围不再有约束力。因此,如果不能在持股比例上对外资银行大胆放开,外资将不再有入股中资银行的动力,也就不会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中资银行的重组改造中去。

  目前,我国银行业重组借鉴的是“西班牙模式”,即先通过注资等方式进行财务重组,然后将股权转让给新的投资者,由新投资者改善银行公司治理。以西班牙的经验看,这一模式的关键,在于让新投资者有足够的主动性,通过业务重组,提高银行的持续盈利能力,确保重组成功。提高新投资者的入股比例,无疑是激发其主动性的一剂良药。

  我们欣喜地看到,日前传出的这些政策信息,可以说为不久前有关引入外资会否影响金融安全的争论划上了句号。其实,对于一国而言,金融安全就是不发生货币危机、汇率危机,以及支付系统不会崩溃,这与谁持有商业银行的股权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历史证明,以开放促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重要成功经验,银行业改革也不能例外。

  开放,意味着遵循国际银行业通行惯例、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管理模式,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公司治理改革,包括引进外资银行入股,改变单一的股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开放换机制,无疑事半而功倍。(王妮娜)
中国证券报

上一篇文章:TFT-LCD产业亟待政策外援
下一篇文章:天空开放货运先行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银行业三大监管工具或推迟…[818]
· 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将…[877]
· 外资入股成时尚银行业须冷…[1278]
· 银行业并购催生变局[1304]
· 股改与开放:银行业面临挑…[1354]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