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2006年迎接银行业"新寡头"竞争时代         
2006年迎接银行业"新寡头"竞争时代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news1.jrj.com.cn/news/2005-12-20/000001388446_001.html | 点击数:891 | 更新时间:2005-12-21 | 文章录入:admin6 ]

    当资本在2005年创造了中国银行业股权交易的巅峰,它也宣告了一个“新寡头”竞争时代即将来临。2006年,三大国有银行和各自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联盟将成为新格局下的“寡头”,推动中国银行业竞争全面升级。

    “狼”的消失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瑞士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说:“2005年,国际大银行把入股而不是设立分行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而它们的中国同行们也并不认为这将加剧竞争。”

    狼,这个曾经用来形容境外金融机构的流行用语,显然已经不太合时宜了。事实上,在国内银行加速改革的背景下,曾经被视为开放后中资银行竞争“死敌”的外资银行,在2005年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神奇色彩——这些战略投资者带来的不仅仅是补充资本金的美元,还有帮助中资银行“脱胎换骨”的风险管理技术、产品创新能力,以及冲击传统“官商文化”的理念。

  2005年10月末的统计数据显示,外资投资入股国内银行的金额已超过165亿美元,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其中有100余亿美元的股权交易发生在2005年,近60%来自国有银行(中行和建行)的战略投资者。

  “新寡头”现身

  资本的融合彻底改变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中外资联盟体在未来的“较量”直接促使竞争升级。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内银行市场的强势地位,在各自外资战略股东加盟后进一步加强,成为未来金融市场的“新寡头”。

  对于外资银行来说,开拓国外市场的明智之举就是与本土银行结成“对子”。随着战略股东在中国银行业各就各位,未来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本土市场的竞争表现为,不同的中外联盟体的竞争。比如中行与建行的竞争,未来就是中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与建行、美国银行两大联盟体的竞争。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即将完成的战略引资工作,无疑将加速新的竞争格局形成。“明年我们这些银行将会打得一塌糊涂。”朱民说,原因很简单,在正式引进国际银行的先进技术服务后,国有银行原有的网络和资源优势加上产品服务优势,无异于如虎添翼。

  国内银行原有的三大寡头和各自的境外股东重构了新的寡头联盟体,新的产品技术和管理理念植入,不仅意味着三大行之间的竞争全面升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尤其是在信用卡、私人理财服务上,股份制商业银行将面临来自“新寡头”的强势竞争。无论是中行和它的战略股东苏格兰皇家银行,还是建行和美国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方面都已经进入了实质合作阶段。

  新格局下的外资银行也要应付新的问题。在中国市场上扩张速度较快的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将因为新的中外联盟体的诞生,市场份额有可能被瓜分。

  朱民对新格局有着更国际化的判断。他认为,中外联盟体的竞争让国内银行的竞争升级为国际同等水平银行业的竞争,“这是一个质的变化”。

    在世界银行高级金融专家王君看来,这反映了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趋势,是目前东亚国家银行业竞争的新格局。“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银行和企业参股程度提高了,竞争不再表现为本国的银行与外国的银行竞争,而是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在这个竞争中,长久以来我们所习惯的所有制和国籍根本无法再用来区分竞争主体。

  新格局隐忧

  有专家担心,“新寡头”的出现固然有利于国有银行整体经营水平的改善,但是如果不从根本上变革金融机制,让四大之外的银行成为平等竞争的市场主体,资本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结合,将让中国银行业长久以来的寡头垄断格局得以延续。

  另一种质疑来自“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逻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分析师伍永刚认为,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在即,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外资金融机构选择参股这种快捷方式来获取金融服务网络和客户资源。尽管选择战略投资者的标准之一在于回避竞争,但是开放后这些外资金融机构会不会开设分支行,与中资银行形成竞争值得琢磨。

  不过建行董事长郭树清对此表示乐观,他认为目前中国的金融服务只满足了1/3的需求,银行服务最多只满足了1/2的需求。各家银行完全可以“井水不犯河水”,各做各的经营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贺力平建议,在开放银行市场过程中,国内银行要注意发展完善国内支付体系,构筑民族银行服务业体系;发展和促进多种所有制本土金融企业,在地区、业务领域和服务对象上呈现百花齐放,防止银行业发展“一边倒”。

  不该被遗忘的受益者

  在外资入

  股重构竞争格局的背后,到底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在种种关于金融安全和控制权的争论里,往往忽略了消费者利益。事实上,它的改善是任何改革都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中外联盟体的出现将让国内消费者享受到更丰富的产品和更便捷的服务。比如国有银行的网点排队问题、汇款和转账程序繁琐、住房贷款和还款及公积金查询不便捷,等等关系到老百姓日常消费的挠头问题都有望得到解决。

  老百姓余钱的去处也会有更多渠道。目前,国内银行除了房地产和汽车信贷,给消费者提供的产品还很少。在国外,消费者支出主要是两种方式:信用卡和支票,而中国的信用卡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老百姓将享受到更丰富的产品服务,比如一些结构性的理财产品。(王妮娜)
中国证券报

上一篇文章:信托业国进民退国资一股独大
下一篇文章:550万辆中国汽车增长中的喜与忧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银行业三大监管工具或推迟…[820]
· 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将…[877]
· 外资入股成时尚银行业须冷…[1278]
· 银行业开放迈出更大步伐[1168]
· 银行业并购催生变局[1304]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