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MBO专栏 >> 正文
TCL集团管理层收购—增量资产的MBO成功范例         
TCL集团管理层收购—增量资产的MBO成功范例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4638 | 更新时间:2005-3-17 | 文章录入:admin2 ]

  TCL集团是注册于广东惠州的消费电子及通讯产品的综合制造商,业务主要涉及多媒体电子、通讯、家电、信息、电工和部品等六大产业群。2003年总资产159.3亿元,主营收入282.5亿元,利润总额13.5亿元。其中彩电业务2003年的销售收入和毛利分别占集团总收入和总毛利的40.7%和40.0%,2002年分别占到44.4%和43.5%;移动电话业务2003年的销售收入和毛利分别占集团总收入和总毛利的40.6%和44.39%,2002年分别占到37.7%和27.9%。
  TCL集团的MBO可以追溯至1997年。当时,取代退休的张济时出任TCL董事长兼总经理才一年多的李东生,开始思考如何在这个20世纪80年代初成长起来的新型国企,改变100%国有控股的现状,实现产权制度的改革,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增加动力。深思熟虑的结果是:只有变身,只有改制,才能为企业加注新的推进剂。
  李东生多方奔波,获得管理部门的首肯:以企业的增量资产作为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指标。这不仅在全国独一无二,也具有极大的风险。1997年4月,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TCL集团进行经营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拉开了TCL集团产权改革的序幕,也为其逐步走上MBO奠定了基础。李东生与市政府签订了为期5年的授权经营协议:核定当时TCL的净资产为3亿多元,每年企业净资产回报率不得低于10%。如增长在10%—25%,管理层可获得其中的15%,增长25%—40%,管理层可得其中的30%;增长40%以上,管理层可得其中的45%。作为第一责任人,李东生需交50万元风险抵押金。李东生现金不够,只好把自己和父亲的房子也做了抵押。
  李东生用股权这根“金镣铐”把团队的员工和管理层紧紧地拿捏在自己的手中,释放出巨大的智慧和能量。5年后,李东生交出了一张大家都难以想像的答卷:5年来TCL的国有资产增长了2倍多。地方政府除每年分红1亿多元外,享受的税收从1亿元增加到7亿多元。2001年TCL完税近11亿元,其中惠州当地实现7亿多元。
  1998年,TCL集团完成了前一年度的授权经营奖励和增资,李东生等14名主要管理人员用超额完成业绩所分得的奖金向集团合计增资2000余万元,而另有47名其他管理人员通过公司的工会工作委员会增资230余万元。此次增资完成后,工会工作委员会共代表47位员工持有TCL集团注册资本0.92%。
  1999年,TCL给员工发认股权证,以净资产作价鼓励员工持股,员工总计拿出1.3亿元认购股权。员工和管理层持股达42%,其中管理层占25%。
  2002年1月,李东生将其持有的TCL集团o.02%股权无偿转让给公司工会工作委员会,该部分股权用于在以后年度分配给TCL集团的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与此同时,TCL还致力于引进战略投资者,先后引进了深圳南太电子、飞利浦(中国)等五大战略股东。至集团上市前,TOL已呈多元化的股权结构,由国有股、管理层及骨干员工和战略投资者三方构成,其中,管理层及骨干员工持股共占此次发行前股本的40.65%。在后来集团整体上市后的股东名单中,以工会工作委员会持有的员工股份达2.35亿股,占IPO后总股本的9.1%;李东生本人持有1.445亿股,占5.59%;此外,除了李东生,另有40名高管人员成为TOL集团自然人发起人股东。案例点评:
  1.TCL集团的MBO有个长远细致的规划。TCL集团1993年就在深华、华通等下属生产性公司和销售系统开始了股权多元化、经营者持股的尝试。从最早的外围实验到随后的“授权经营”,再到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最终推动股权多元化的定型,TCL的MBO史是长达八年的渐进式变革。在这一过程中,TCL集团始终保持低调态度,其方案直到2002年集团公司改制完成时才宣布,这就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许多轰轰烈烈宣称要进行MBO的企业,最后要么遭到各方的口诛笔伐,要么被迫停止。
  2.竖持光明合法的MBO操作。一段时间以来,在具体操作中,MBO出现了视国有股为“最后一桶金”,暗箱操作、私相授受、变相侵吞国有资产的现象,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社会公平受损,同时也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一些已经实施MBO的公司,收购价格基本上都低于公司的每股净资产。此外,MBO资金的来源也让人不无担忧。对MBO的质疑和争议由此而生,规范MBO也变得更加紧迫。在TCL的MBO和整体上市过程中,MBO始终把住国有资产年增值10%这个底线,因此李东生的管理团队并没有视国资为新盛宴,而是忠实履行7年前跟惠州政府的“君子协定”,恪守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把TCL做大做强,使国资不断增值壮大。TCL集团实施MBO时遵循了一项基本法则:恪守政治安全的底线,坚持所有方案的合法性。李东生要求TCL集团所进行的一切股权改革都要按章出牌,不钻政策的空子,保证其所实施方案的长期有效性。这正应了那句“吃小亏占大使宜”的古话,如果TCL以奖励的现金购买公司的股份不交税,将来的股权也可能不保。
  3.TCL实施MBO的过程中,始终将TCL民营化的切口牢牢锁定在增量资产上。实际上,MBO也只有在原大股东(—般为政府)、管理层、一般员工、企业本身等各方利益主体之间寻求一种绝妙的平衡,才能获得成功。在TCL集团的MBO案例中,惠州市政府从1997年开始,以合同的形式对TCL集团管理层授权经营、放权让利,结果是收获了一个企业龙头、数十亿元的利税、数万人的就业、国有资产的巨额回报和增值,除了每年获得1亿多元分红外,国有股权价值也增长了两倍;管理层取得了他们所期待的经济利益,且其利益得到了法律意义上的规范和保证,管理层团队的稳定性也得以提高;员工也获得相应的激励报酬,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本身更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事实证明,以增量资产作为收购对象的MBO,可避免人们对MBO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质疑。
  4.在TCL实施MBO的所有操作中,仍然不难看到给予大力支持的政府影子。在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健全的情况下,尽管TCL的许多操作显得光明合法,但如果没有政府的特别关照,照样会一事无成。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激励机制创新,还是后来整体上市的所谓金融创新,有不少是开出了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和融资形式的先河,而这些创新显然并不是企业和市场之间通过磨合而自然催生的,而是管理层巨大的利益驱动迫使政府就范的结果。当然,TCL管理团队的骄人业绩是他们与政府“要价”的资本。

上一篇文章:MBO大趋势
下一篇文章:中科健管理层收购——隐性的MBO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2024年春节休市安排[138]
· 开祥股份十届一次监事会决…[723]
· 开祥股份十届一次董事会决…[603]
· 开祥股份22年度股东大会决…[605]
· 开祥股份2022年年度报告[843]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242]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3849]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469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252]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2659]
 
· 喝下水井坊帝亚吉欧插足四…[3821]
· MBO外资并购后净利润激增3…[3928]
· 张裕高管财富四年内增值44…[2590]
· 金山词霸贾琳离职MBO进…[1802]
· 厦门宏发MBO后借壳*ST力阳…[1707]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