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戒律森严的中国电信行业,电信增值业务领域正在成为外资投资的亮点。
微软公司和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各出资50%成立合资公司上海美斯恩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日前已经开始了在中国市场推广微软的MSN产品和服务。
上海美斯恩也是第四家由外资参与投资,并获得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的企业。它将利用微软的MSNMessenger即时通讯和Hotmail电子邮箱在中国市场与QQ展开竞争。
此前,已经有三家公司获得了此类业务许可,他们分别是:联通时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鸿联九五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五洲纵横体育事业发展有限公司。
联通时科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第一个获得了《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外商投资企业,由韩国SK电信与中国联通合资成立。目前,中国联通的“U族部落”业务就是由联通时科提供,该业务面向青少年,推出基于WAP技术的铃声、图片、游戏、聊天、占卜等业务,今后还将陆续提供JAVA、BREW、WAP2.0、VOD、MOD等多媒体和移动商务、移动广告等内容。
按照我国对WTO服务贸易的外资开放承诺,我国从加入WTO时起,就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在上海、广州和北京设立合资企业,企业中的外资比例不得超过30%;一年后,我国在该领域的开放地域扩展至包括成都、重庆、大连等在内的14个城市,外资比例不得超过49%;两年内,即到2004年12月10日,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地域限制,外资比例最高可达50%。
不过,从目前来看,外资并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电信市场。在外资试水电信业的过程中,电信增值业务成为首选领域。
银河证券高级研究员王国平认为,由于增值电信业务进入门槛较低、盈利空间较大,目前已经成为外资最为看好的电信业务领域之一。与电信基础运营商动辙几千亿元的投资相比,在电信增值业务领域,只要投资1亿元就可以占据相当不错的位置,因为中国的电信增值业务企业多数是民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是其突出特征。
事实上,资料显示,截止到2004年11月,只有18家境外企业向中国通信主管部门提出设立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的申请,而这18家企业均是申请增值电信业务。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曾经预测,未来两三年,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仍然是在增值业务领域和移动互联领域。他认为,外资企业的首选是和基础运营商联盟,但是国内的基础运营商现在还没有准备和外资展开全方位的合作。
从市场来看,中国目前已有1万多家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增值电信业务对外资开放较早,政策管制也相对宽松,所以外资仍然只有选择增值电信业务作为进入中国电信业的突破口。
不过,王国平认为,外资进入电信领域仍然处于观望状态,原因是我国不允许外商在电信领域的企业中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并且目前我国电信增值业的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因此外商在进入我国增值电信领域方面,大多处于观望状态。
此外,我国电信增值行业的企业很多,估计会超过1万家,而这些企业的命运实际上主要还是掌握在几大电信运营商手中,因此如果外方与一般的中小增值服务企业合资,其主动权完全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如果要与几大电信运营商合资经营电信增值业务,外商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实力,还要考虑运营商的需求,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外商在这方面处于观望态度也是不难理解的。
资料显示,我国从事电信增值业务的运营企业已经多达14000多家,其中81.1%是民营企业,19%是国有企业,而外资合资企业的比例只有0.4%。
事实上,外资还在等待电信业政策的进一步放宽。英国大东电报局中国区总经理司朗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07年以后,我们会以更深入地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他认为,两年后中国电信市场对外资投资的地域和股份的约束会更加宽松。(记者 李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