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财经要闻 >> 正文
我国将构建六大跨省散粮物流通道         
我国将构建六大跨省散粮物流通道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www.crifs.org.cn/03zhengwen.asp?news_id=5292 | 点击数:439 | 更新时间:2007-9-3 | 文章录入:admin2 ]

国家发改委昨天发布了《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实现粮食由包装向散储、散运、散装、散卸(即“四散化”)的变革,并将在全国构建六大主要跨省散粮物流通道,这六大通道分别是东北流出通道、黄淮海流出通道、长江中下游流出通道、华东沿海流入通道、华南沿海流入通道和京津流入通道。

规划的规划期为2006年至2015年。规划实施具体分为两个阶段,从2006年到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1年到2015年为第二阶段。据规划,到2010年和2015年,六大通道将分别形成以下粮食流量:东北通道为4600万吨和4900万吨;黄淮海通道为2400万吨和2800万吨;长江中下游通道为2100万吨和2500万吨;华东通道为5300万吨和6000万吨;华南通道为3800万吨和4440万吨;京津通道为1370万吨和1700万吨。

国家发改委人士表示,目前,全国85%的粮食采用传统的包粮运输方式。粮食收购环节基本采用麻袋、塑料编织袋包装,在储存环节拆包散储,到中转和运输环节又转为包装形态。整个过程靠人工操作。由于整个流通环节需要经过多次灌包、拆包,包装资材耗费大、抛洒损失多、掺混杂质情况严重。据估算,我国粮食从产区到销区的物流成本占粮食销售价格的20%至30%,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东北地区的粮食运往南方销区一般需要20天到30天,为发达国家同等运距所需时间的2倍以上。由于运输装卸方式落后,每年损失粮食800万吨(160亿斤)左右。

南都期货驻郑州商品交易所小麦分析师田亚林认为,粮食物流由麻袋包装、人工搬运向粮食“四散化”转变后,粮食流通成本将大大降低,有助于粮价下降。

与现有平均流量相比,上述六大通道建成后,黄淮海通道、华东通道、华南通道和京津通道四大通道的流量将有大幅增加。

(记者 阮晓琴)上海证券报

上一篇文章:财政政策或主导未来结构调整
下一篇文章:权威解读:商品房价格为什么不计入CPI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2024年度股东会决…[149]
· 开祥股份2024年年度报告[225]
· 开祥股份召开24年度股东会…[497]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董事会决…[131]
· 开祥股份十届四次监事会决…[103]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3161]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87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595]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4237]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711]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