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门槛再降零售业"圈地运动"又起         
门槛再降零售业"圈地运动"又起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news1.jrj.com.cn/news/2006-03-02/000001437633.html | 点击数:1112 | 更新时间:2006-3-3 | 文章录入:admin6 ]

    3月1日起,绝大部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审批权将从国家下放到地方,此举标志着外资进入我国商业领域的门槛又进一步降低。

    对于竞争早已白热化的国内零售业来说,外商投资审批的放宽是否会像一些业界人士预测的那样,同时引发海外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开店竞赛”,从而掀起新一轮的“圈地运动”?

  零售业门槛再降

    根据《商务部关于委托地方部门审核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通知》,自2006年3月1日起,商务部将委托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办理绝大部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审批工作。

  记者了解到,此次下放到地方的审批权包括:单一店铺不超过5000平方米,店铺不超过3家,且在中国的同类店铺总数不超过30家的零售企业;单一店铺不超过3000平方米,店铺不超过5家,且在中国的同类店铺总数不超过50家的零售企业;单一店铺不超过300平方米的零售企业等。

  分析人士指出,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的审批权下放,能够进一步简化审核程序,从而稳步推进我国分销业的对外开放。海外零售企业,尤其是一些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的中小型连锁企业将从中受益。

  “开店竞赛”又起?

  有业界人士作出预测,外商投资审批门槛的进一步降低,将会令跨国零售巨头们“踏上快速扩张的列车”,而本土企业也必将采取“你追我赶”的应对措施,形成新一轮的“开店竞赛”。如,苏宁电器宣布2006年新开门店数量将达到150家至200家。权威数据显示,2005年商务部共批准设立外商投资商业企业1027家,其中10月、11月、12月当月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都超过了100家,分别达到106家、163家和123家。“摆在国内零售企业面前的紧迫问题,并不是单纯扩张规模,与外资企业比拼门店数量,而是如何尽快转变增长模式,提高市场生存能力。”百联集团有关负责人丁一分析说,在前一轮高速扩张的中外竞赛中,我国本土零售企业以每年30%至40%的速度增长,但这场“消耗战”已给国内零售行业埋下了隐患———企业有规模、没效益,决定企业能否长久生存的盈利能力差。

  因此,对于国内本土零售企业来说,从以往的“跑马圈地”尽快过渡到“精耕细作”,从外延式的增长向集约式的增长转变,才是当务之急和长久之策。

  联手上游

  近两年来,不少知名跨国零售集团纷纷把地区采购总部转移到中国,除了中国市场因规模庞大而形成的重要地位之外,跨国零售巨头们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加强对产业链上游、对货源的控制力,保证低成本采购、高效率供应。

  而目前,许多国内零售企业仍然停留于“搬砖头”式的传统盈利模式:把商品从生产商手中,“搬”到消费者手中,并且从中赚取差价。

  有数据显示,我国零售企业的外部依存度超过90%,而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前250位,对外部的依存度仅为50%左右。另一方面,在我国零售商与供应商关系紧张、冲突频发,也已成为妨碍和谐消费环境的负面因素。

  专家认为,对于国内零售企业来说,通过与产业链上游的合作,采取开发自有品牌商品等方法,不仅能够形成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还可以加强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改善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

  目前,尽管一些国内零售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自有品牌的重要性,但前期开发需要投入、规模效应难以短时间形成等,都会影响企业的决心和积极性。
中国经济时报

上一篇文章:北京基础设施今起可民营水气等向社会资本敞开
下一篇文章:原料性中药出口量增价跌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消费增长支持零售业向好[1070]
· 零售业百强加速扩张[1007]
· 并购浪潮最终将改写整个零…[1482]
· 中国零售业的期待与突围[1109]
· 零售业:并购潮中五大看点…[1058]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