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熊焰访谈 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调整使产权市场获得新生。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 3号令颁布实施以来,产权市场成为国有产权转让的必经通道,产权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准确把握产权市场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承担的历史使命,规范操作,勇于创新,规避风险,是产权市场从业者们必需面对的问题,是更好地服务于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的前提。日前就相关问题,本刊记者对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熊焰先生进行了访谈。
记者: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一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您认为导致流失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熊焰:根本原因是国有资产的经营者代替所有者行使了权利,加之行政主导、暗箱操作、权钱结合等。在 3号令出台以前,国有资产转让处于两难境地:不转让就不能流动,闲置的国有资产就会像“冰棍”一样慢慢化掉,形成“无形的流失”;进行转让,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市场环境的不完善,私相授受和暗箱操作可能造成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的“有形的流失”。
记者:为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政府、专家、业界进行了多年的艰难探索,请您为我们解释一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产权市场是如何诞生的?它的基本设计思路是什么?到现在为止它的功能是否得到了实现?
熊焰:政府、专家、业界确实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在经过多种实践和探讨后,逐步找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认识到国有产权转让是市场行为,市场行为要启动市场机制,由此,中国产权市场应运而生。
基本设计思路就是四个字:公开、竞争。一方面通过公开披露转让信息、公开产权转让过程,杜绝私下转让和暗箱操作,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信息披露,发挥市场的投资人发现功能和价格发现功能,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促进国有资产在有序流转中保值增值。
2004年10月以来,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对有关省市的国企产权转让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企业国有资产进场交易率达85%,平均溢价20%。这说明产权市场对国有资产流转的监督与防流失功能基本得到了实现。
记者:如今,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已经成为加强国资监管工作的制度性安排,产权市场业被选定为国有产权转让的法定场所,成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平台,产权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您认为中国产权市场还存在着怎么样的问题?
熊焰:的确,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调整给中国产权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产权市场面临的法制环境尚不健全、市场网络还不够发达、市场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运行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机制亟待建立等等。国有产权的强制进场,对依然年轻的产权市场来说,不但是个历史性的机遇,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记者:据我所知,作为北京市唯一指定的国有产权转让平台和国务院国资委选定的央企首批试点产权交易机构,北交所始终把“规范”和“服务”看成是生命线。那么在这两方面,你们都做出了哪些实践和有益的探索尝试?
熊焰:在规范方面,北交所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按照 3号令及其配套文件规定,制订了包括交易规则、拍卖规则、招投标规则等在内的全套制度规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北交所11年来服务国有产权转让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内部业务流程控制机制,从而确保了进场国有产权项目依法规范地进行转让活动。
在服务方面,北交所重点发挥产权市场的平台优势。
一是搭建金融资产超市、实物资产超市、中央企业主辅分离服务中心、中关村投融资促进中心等专业化服务平台,建立起从方案设计、项目包装、集中推介到组织交易等全过程的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高效率的市场化融资服务;
二是实行彻底的经纪机构代理交易制,聚拢了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会员,包括经纪会员、拍卖会员、招投标会员、国际投资机构会员等,形成了融资项目征集与分类整理、包装、推介的工作机制;
三是通过与全国 29个省市的50多家产权交易机构互设办事处,建立起整合全国范围内融资项目资源的服务网络;
四是搭建起立体的信息披露渠道,除北交所网站、经纪商网络、纸媒体、新浪网等信息渠道外,还通过与 BLOOMBERG、SUNBELT、路透合作搭建“跨境融资电子化平台”,在中国国际传媒网络电视台开设“中国产权交易频道”等措施,增强了在全球范围内整合投资人资源的能力。
我们非常乐意与大家分享这个资源,共同服务于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融资。
记者:那么,严格规范和加强服务的结果是怎样的,并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熊焰:结果就是北交所的市场功能得到了完善和提高,交易规模实现倍速增长。 2004年,北交所共完成各类产权交易项目1788项,涉及资产额1207.94亿元(单向计算,下同),实际成交额214.29亿元,超过北京产权市场前十年总和,是全国范围内增长最快的产权交易机构。自去年取得中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试点资格以来,截止到今年5月底,北交所共为500多个央企国资转让项目提供了交易服务,成交项目数和涉及资产额分别占同期全国央企国有产权进场交易总量的60%和56%。在今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试点交易机构评审中,评审组认为,北交所既注重规范操作,又勇于实践探索,对产权市场的规范发展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是具有活力、创造力和成长性的机构。
记者:与证券市场自上而下的发展历程不同,中国的产权市场走的是一条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发展道路。这种特殊的发展模式,对中国的产权市场有何要求,会不会使其产生什么样的不良的后果呢?
熊焰:这要求产权市场适应市场需要、自力更生,从而培育了产权市场的生命力与竞争力。不良的后果当然又有,那就是使得产权市场至今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和监管,导致了产权市场的条块分割与无序竞争。
随着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交易规模的快速增长和参与主体的不断增多,产权市场面临的潜在风险日逾增长,规范发展和风险防范已成为产权市场面临的重大课题。
记者:由于涉及面广,我相信产权市场的规范发展决不仅仅是某一方面单独努力所能完成的,除了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加强规划协调和监督管理外,您认为行业本身应该做出哪些相应的努力呢?
熊焰:行业本身吗,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就是通过成立行业协会的方式加强行业自律。要实现国有产权的通畅流转不流失,不是某个产权机构所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整个产权行业规范发展的支撑。可以说,产权市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家产权机构的不规范所导致的风险可能影响整个行业发展,影响产权市场服务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作用的发挥。而单个产权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较弱,增强行业的整体风险防范能力十分重要。可以说,成立产权市场行业协会已成当务之急。
记者:如果成立了行业协会,这个行业协会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熊焰:产权市场从上世纪 90年代成立以来,各产权机构都经历了从小到大、从起步到发展的过程,积累了各自的经验。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强化交流作用,建立会员间重大问题磋商机制,把大家的经验集合起来,制定行业操作规则,加强行业自律和业内监督,加强行业培训和总体宣传,提高整个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不仅是规范产权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国有产权有序流转的需要。
记者:您说成立产权市场行业协会已成当务之急,那么当前成立产权市场行业协会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如果已经成熟应该如何逐步筹建?
熊焰:目前,全国产权业界成立行业协会的愿望非常强烈,并在组织框架设计、报批流程咨询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早在 2002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产权市场峰会上就提出了成立行业协会的动议。今年 5 月 18 日,在北方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理事会上, 50 多家产权交易机构的代表专门就行业自律问题进行了讨论,推举北交所和天津产权交易中心等 11 家产权交易机构,组成“全国产权市场协会组建工作推动小组”,以推动全国产权市场协会组建。 可以说当前成立产权市场行业协会的时机已经成熟。 国务院《关于 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由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牵头,规范发展产权市场。国资委作为产权市场最大的客户,完全有责任承担起指导产权市场规范发展的重任。建议由国务院国资委作为中国产权市场协会的主管部门,加快推进协会的筹建工作。 摘自:《产权市场》2005年创刊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