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零售业并购风潮即将到来         
零售业并购风潮即将到来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news1.jrj.com.cn/news/2005-11-26/000001370587_001.html | 点击数:869 | 更新时间:2005-11-30 | 文章录入:admin6 ]

    作者:徐春梅 张维希

  在经历了疯狂的抢位圈地和倒闭风潮之后,中国零售业正步入并购时代。

  内外资大企业抛出的“并购大单”开始盖过其开店计划。时下,我国零售业的真实写照是“中小企业急于投靠或套现,零售巨头携资本打扫战场,倚重并购抢占城池”。

    巨资加码并购

  近日,百盛集团在香港公开招股时透露,该集团计划将集资所得的约4.81亿港元用于2~3年收购10~14家百货公司,其数额远高于其计划用于开新店的2.4亿港元。这意味着并购已经成为百盛下一步扩张的优先战略选择。

    与之对应的是零售业“国家队”的重拳出击。不久前,大商集团25亿元的收购计划露头,东北三个省会城市和华北地区的共11家商业企业成为收购目标,其扩张野心令业界震惊。

  而早在今年2月份,百联集团斥7.2亿元巨资,导演了我国连锁百强榜上“状元”对“探花”的并购,与大商组建了大连大商国际有限公司,成为大商的第二大股东。国泰君安零售研究员徐晓芳预测,下一步大商集团将并购百联集团在华北、华东的商业网点。

  对于加码并购,华润万家首席执行官陈朗曾向记者表示,一是国内的商业网点资源已经很少,尤其是在大城市,多数已被各企业在前期的开店扩张中占据;另外是并购有利于加快扩张速度,自己开店比较缓慢。

  华润集团以收购万佳百货作为其进入内地战略规划的第一步,之后并购的步伐一直没有放缓。目前,华润万家正在寻找合适收购对象,用陈朗的话说“每天都在开店,不排除收购”。

  “现在我国的零售业开始进入并购阶段,大型内外资零售企业现在很多都在谈收购,到明年下半年或2007年可能会迎来并购高峰。”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会长花涛告诉记者。

  二三线市场成重点

  目前,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巨头正在二三线市场加速选点开店,而这些市场也将成为这一轮并购的多发地带。

  徐晓芳分析,百盛集团计划收购的10~14家百货公司可能都位于二三线城市。如今,百盛集团已经在开拓二三线市场,在无锡、绵阳、德阳等城市设立了少量分店。而通过并购地方中小企业,则能快速、低成本地切入这些市场。

  现在,我国多数二三线市场的零售业主要由改制后的国营商业网点和民营中小企业担当。与大型商业企业经营反差很大,很多中小商业企业长期经营不景气,处于勉强过日子的维持状态,有些甚至濒临倒闭。它们大多急于投靠大企业,或乘并购风潮卖掉资产套现。

    “那些经营不善的国营商业网点,可能会成为这次并购的重点对象。” 资深零售专家郭志军进一步指出。从1992年我国部分地区试点放开零售业以后,很多二三线城市在政府行政指令下发展了很多国营商业网点,如大型商场,但目前多数处于疲惫的维持状态而急于“卖身”。

  这正为有意通过大规模收购抢占市场份额的外资及本土零售巨头提供了绝佳的收编时机。加上现在二三线城市零售业发展潜力比较大,相对于大城市商业网点饱和以及激烈的低价竞争,零售企业进入有更大的盈利空间。因此,将来在二三线市场上,拥有不错商业网点和现成店铺资源的中小企业,与商业巨头的合作很容易一拍即和。

  各有打算

  在这股即将汹涌而来的并购浪潮中,零售业“国家队”与外资巨头之间的较量显然将进行到底,而两者对中小企业的并购也在博弈中前行。

  作为商务部重点扶持的20家零售业“国家队”企业,急于在外资全面发力之前壮大自己,充当着当前并购扩张的急先锋。王府井百货就是一个典型,日前,王府井表示将从北京首联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手中,收购世界便利店翘楚7~11在北京合资公司的25%股权,尝试新的业态。而去年,王府井百货收购东安市场,加上王府井大厦,王府井旗下零售企业占据了王府井大街的半壁江山;今年,其又接管徐州华联商厦等。

  而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巨头,现阶段似乎还主要以开店为主,纷纷抢入二三线市场。但业内人士透露,它们也在谈收购,目前尚处于谨慎的蓄势期,一旦条件成熟会有大规模的并购行动。而家乐福已经行动起来,近日有消息称其斥资2.7亿元购北京燕莎望京购物中心。

  郭志军强调,外资企业可能会在独资化的同时,以独资企业进行并购扩张,以便更好地施展拳脚。而到时外资并购将势不可挡,对零售业“国家队”造成真正的危险。

  而处于被并购地位的中小企业,它们的心态也迥异。有些多年经营疲软的国营商业网点,已经“等不下去”了,急于找个好婆家或东家;而那些由于摊子铺得过大,战线拉得过长,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企业,成了零售巨头清扫战场时的胜利品。

  当然,部分在业态类型、店铺位置和经营状况都不错的企业,可以向收购者倚货要价,或在区域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中国经营报

上一篇文章:大摩唱空中国汽车业
下一篇文章:风能行业独具优越性两大龙头已蠢蠢欲动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12]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8]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51]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5]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4]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7]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1]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91]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2]
 
· 消费增长支持零售业向好[1071]
· 零售业百强加速扩张[1007]
· 并购浪潮最终将改写整个零…[1482]
· 门槛再降零售业"圈地运动…[1112]
· 中国零售业的期待与突围[1110]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