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石油增产空间有限,有人预测,2010年我国将有超过一半的石油需要依靠进口。如何破解我国对海外原油依存度增高的难题?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高级经济专家张位平日前提出一种观点,每年在国际市场上随意流动的原油大约有16亿吨,它可以为我国解决石油缺口提供一条路径。
但我国在近期内还无法“染指”这部分国际市场中流动的原油。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们认为,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因素,一是国内企业的国外运作手段还不成熟,往往看见有大的流动原油却无法及时买进。二是我国自有油轮海运能力也在制约原油的运输,有可能是“辛辛苦苦在海外买到手的油却运不回来”。
国际市场上的流动原油很难捕捉
法国兴业银行商品风险部总经理陈浩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国际市场上这些原油的特点是流动性很大,如果国内企业没有银行的资金支持,那么企业就很难捕捉到它。”他说,虽然石油公司都很有钱,但国际市场中的这种机会往往是瞬间即逝的,石油公司很难在短时间内凑到大量现金去买油。
在评价国内石油企业海外并购的能力时,他说,“国内企业在海外的油气买卖及并购中存在先天的经验不足”,具体表现为:企业往往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对很多远期的风险考虑不足。如果几年后油气资源的价格有很大的下滑,那么收购公司的经济风险就大大增大。
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会长陈浩然认为,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被动局面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国际套期保值的反应缓慢。他说,中国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时需要向有关部门申请期货头寸额度,这造成企业的决定很难短期更改。而国内只有少数几个大的石油公司有权在国外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大部分国内企业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参与境外的石油期货交易,这造成企业很难把握石油市场中的良机。
国内船队承运进口原油的能力过低
据了解,我国进口原油的70%来自中东和西非地区,但我们自己的船队在这两个地方的运力又太低。交通部水运司综合运输处处长王明志说,“实际上,我国船队承运我国进口石油的份额还不足1/7。”遇到关键时刻,国外船队往往采取拖延时间、漫天要价的方式来要挟我们,这造成就是找到油也很难快速运回来的局面。
对于制约我国油轮运力扩大的因素,王明志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我国正在加强能源供应机制和体制建设,但对于石油运输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第二,国内油轮运输能力虽然可以满足我国进口石油运量业务的1/3,但要保障我国石油进口安全至少需要本国船队有承运50%的运力,国家还需要促进船队运力发展和石油码头设施建设。第三,目前我国还存在着大型油轮公司和主要石油进口企业之间合作不够紧密的问题,国家也要在这些方面加强资源整合。
此外,“我国油轮承运力过低也受国际大市场的影响”,大连远洋运输公司航运部总经理顾文军认为,船用燃料油价格跟随原油价格不断上扬,从年初的160美元/吨上涨到现在300美元的高位,这导致运输成本大幅增加,船运企业每天减少近万美元的收入,很难扩大运力。(记者 王栗涛 ) 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