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民航投资全面放开还需要明确的准入门槛         
民航投资全面放开还需要明确的准入门槛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news1.jrj.com.cn/news/2005-08-09/000001285161.html | 点击数:1016 | 更新时间:2005-8-10 | 文章录入:admin6 ]

    历经3年反复修改论证的《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试行)》(下称规定)将于8月15日起施行。按照规定,今后各种所有制主体都可以投资民用航空业,鼓励国内投资主体投资航油企业。这份将投资主体、投资范围双放宽的规定被业内人士视为中国民航业向自我开刀、打破垄断的标志之举。

  投资准入全面放宽

    依据规定,包括非公有制投资主体在内的各种投资主体,被允许投资除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外的所有民用航空领域,包括公共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民用机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及民用航空活动相关项目等。

  规定的出台是中国民航业自1994年暂停审批新建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近10年来,在准入政策上首次出现松动,但投资准入放宽力度之大甚至超过了人们的预期,民航业所涉及的几乎全部投资领域,对非公经济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开放。

  业内人士认为,这既是对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一个高调回应,也是中国民航业引入“鲶鱼”,通过竞争来做大做强,应对国外低成本航空的冲击之举。

  民航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袁耀辉在答新华社记者问时就强调,民航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实现民航更快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加大投入,更需要社会各方投入。因此,放宽民航业国内投资准入政策,做好民航业国内开放工作,进一步调动中央、地方政府、社会各方多方面投资民航业的积极性,是加快民航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机场的需要。

  春秋航空公司一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只知道规定在年内出台,没想到来的这么快,放开的步子这么大,我们这种民营低成本航空公司更有奔头了。”

  “民航业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准入放宽后会更加调动民资的积极性。”中国民航学院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同样这样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据国际民航组织预测,到2007年,中国航空运输市场的客运需求将达到10%以上,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空中客车”预计,未来20年内,中国航空客运量将以每年8.2%的速度增长。由此看来,放宽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民营资本将有望在有巨大潜力的航空市场抢得一杯羹。

  规定并不能完全打消民资顾虑

  “不过,因为存在一定的行业壁垒,资金占用也很大,民资在进入之前会有些犹豫。”李晓津认为尽管这个行业的巨大利益可以吸引民资进入但民资仍然会有些顾虑,不会贸然行动。

  “目前来看,出现民资大量涌入的可能性不大。”华夏证券航空分析师李磊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在上月的“中国民航业竞争力研讨会”上,奥凯航空公司总裁刘捷音曾提出,中国民航业市场准入的门槛太高,而且国内航空公司对于能不能执行一条航线没有自主控制权。另外,航空公司没有自主引进飞机的权力,缺乏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

  然而,规定的出台,似乎并没有“一揽子”解决刘捷音提出的问题。业内人士指出,民营企业由于其“市场身份”,投资航空业存在着或明或暗诸多规则的限制,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投资民航业的“门槛”仍不低,行业、资金、体制三大门槛依然考验着国内企业投资民航业。

  首先,行业门槛。由于航空运输业与一般的竞争性行业不同,属高科技、高风险的行业,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准入企业所进行的行业设限也在“情理之中”。规定提出,非国有投资主体作为主要投资方投资民用运输机场,应当与机场所在地方政府签订合同,就经营期限和经营期满后如何处置等进行约定,并报民航总局;在放开国内各投资主体进入民航业的同时,不允许有犯罪记录等情况的人员担任民航企业的董事、监事、经理等高级经营管理职务。

  其次,资金门槛。虽奥凯仅3亿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在航空业内算“小儿科”,但航空公司只有形成规模效应,才能降低运营成本,形成竞争力,公司注册后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才能持续运营,加上航空业汇报周期长,没有一定的资本实力只能做赔钱买卖。另外,从成本结构看,航空公司主营业务成本里面有三大部分,飞机、航材成本、航油成本、起降费,而目前航油费价格高涨挤去了航空业的赢利空间,对投资航空业提出了更高的资金要求。

  最后,体制门槛。尽管投资准入放宽,但中国民航业体制不顺畅之疾不会因投资的全面开放而消除,缺乏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及实施细则,让投资民航业的国内企业没有控制成本等能力,无法有效地提供廉价航空服务。另外,民航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政府的诸多监管也无形中提高了其体制门槛。

  放开准入还需要明确准入门槛

  “民资进入是很好的事情,但在放宽准入的时候,国家要考虑好几个问题:怎么让它进入,如何给它自主权,民资进入时能否和现行的一些规定衔接,怎样衔接。”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天勇这样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他认为,允许民资进入还需要很多配套方案的出台,如给民资什么样的航线、对民营航空在安检上有何要求等。

  华夏证券航空分析师李磊分析,在此规定出台前,深航股权拍卖、春秋、奥凯等民营航空公司的组建都是以个案审批口头的方式通过的,民航总局并没有民资投资民航业一整套完整的规章和法案,只有一些零碎的政策,以通知的方式在行业内下达。“现在具体的法律法规是有了,但准入门槛不是很明确。”

  李磊认为,规定出台一定程度上要求主管部门在监管方面做好准备,这样就涉及到准入标准问题,比如航线分配究竟按航空公司实力来备案还是招、投标。

  “这个规定偏向宏观,缺乏具体的行业政策。主管部门在规定投资放开的同时应该有好的结构规划。”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余晖认为政府应该考虑一个整体的发展问题,建立具体的行业政策。“如果政府做不好,可以委托其他机构来做。”

  此外,李晓津认为政府还该调整思路,建立相应的规则,以是否有利于大众为最高准则来对进入的民资进行合理的监管。此外,对于外资进入,也要在维护国际惯例的前提下,采取一些措施来监管。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祝慧见习记者孙东辉

上一篇文章:高油价呼唤燃油税
下一篇文章:石油需求刺激储油产业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12]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8]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51]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5]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4]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7]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1]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91]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2]
 
· 亚洲民航市场正在萎缩[946]
· 发展过热民航三年内不受理…[941]
· 第6次降低进口关税车市进…[1113]
· 国内民航欲动航空联盟奶酪…[1602]
· 民航总局力挺廉价航空[1310]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