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表示
股改亟需推出可流通底价模式
“应尽快推出可流通底价模式,不要陷入单一送股的怪圈中。”7月28日下午,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在“后股权分置时代”论坛上如是表示。
刘纪鹏解释说,可流通底价是指非流通股股东在其持有的非流通股转入可流通时,在价格上向流通股股东承诺的最低限价,即非流通股只有在这一价格之上才可卖出。可流通底价绝对高于上市公司现有股价,这是在充分考虑了上市公司的历史成本以及未来非流通股转为流通时可能会给流通股造成的风险等多种因素后,由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双方博弈得来的。
据了解,刘纪鹏教授早些时候就已提出这一方案,但没有被纳入两批试点的模式中。虽然农产品方案经过了一些变形,但这一模式的可操作性却毋庸置疑,刘纪鹏表示。
刘纪鹏说:“两批试点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完成60%市值的股权分置改革就可实行新老划断的说法,刘纪鹏教授感到十分担忧。
刘纪鹏认为,随着股权分置的解决,一级市场上,企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申请上市的局面将改观。在二级市场上,通过购并重组,既能解决上市公司质量低劣的问题,又打开一个在二级市场买壳、借壳上市的并购市场,一个新时代将要来临。
刘纪鹏告诉记者,资金和政策是提升股市的重要因素,在总量调控和决策调整上,一定要有“有形之手”。而调控资金的构成,应以民间为主,政府为辅。
(来源:国际金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