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从中小企业融资难看银行软肋         
从中小企业融资难看银行软肋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news1.jrj.com.cn/news/2005-06-13/000001237730.html | 点击数:1096 | 更新时间:2005-6-14 | 文章录入:admin6 ]
首先,这种状况表明中国的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特别是风险定价的能力。

  在中国的利率走势已经开始比较明显地进入利率上升的趋势中,目前商业银行大规模继续扩张长期贷款,实际上加大了资产负债的错配风险,这体现出银行对于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的缺乏。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表现在银行贷款方面,就是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在2004年10月29日中央银行取消贷款浮动的上限之后,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充分运用利率浮动手段,对不同风险状况的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定价。但由于商业银行总体上缺乏独立的风险定价能力,因此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选择的策略是简单地退出市场。

  其次,中长期贷款居高不下以及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显示出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失衡、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使得整个融资结构的调整难以顺利推进。

  从目前中国的融资结构看,严重依赖银行贷款的融资格局,提高了金融结构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因此,从融资结构角度来考察,无论是压缩中长期贷款,还是发展中小企业融资,可能更多地需要从银行系统之外寻找解决的办法,特别是要发展中介融资市场、股权融资市场。如果这些市场不发达,大量的银行贷款新增的部分用于长期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使中长期贷款压缩的余地十分有限。

  第三,中长期贷款居高不下和中小企业融资难体现了当前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存在的缺陷。

  中长期贷款的期限通常在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一些商业银行的负责人,任期通常也就是几年的时间。在严格要求降低不良资产比率的考核约束下,因为长期贷款的转却分类难度大,在出现偿还困难之前,通常容易被视为是正常的贷款,因此这些商业银行的负责人有动机发放长期贷款。

  第四,中长期贷款居高不下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还反映了金融创新体制和监管体制存在的缺陷。

  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看,中长期贷款居高不下,导致资产负债错配,相应的解决办法,或者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例如资产的证券化;或者是允许商业银行进行主动负债,使得商业银行可以自主管理资产负债的匹配,降低资产负债错配带来的风险。

  但目前这些金融创新面对严厉管制,连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ETF这样已经在资本市场十分成熟的金融工具,都需要上报国务院批准。这不仅反映出监管体制上的缺陷,更凸现出目前中国金融创新的审批机制效率低下,制约了金融机构的创新空间。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上一篇文章:2005年功能性饮料进入整理期
下一篇文章:前景:甘草"药荒"中药业面临"断粮"危机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审计风暴揭银行业三大顽疾…[2505]
· 四大银行集体违规是自戕之…[1581]
· 中行上市将成银行股新的催…[1623]
· 股份制改造大幅提升银行竞…[1628]
· 政策性破产拨动敏感神经2…[1682]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