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奥克斯汽车“退市”警示民企造车冲动         
奥克斯汽车“退市”警示民企造车冲动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www.dfzq.com.cn/info/index_more.asp?code=040702 | 点击数:772 | 更新时间:2005-5-30 | 文章录入:admin6 ]

    奥克斯集团3月23日宣布退出汽车市场后,奥克斯汽车大连的经销商“五一”节前神秘失踪。5月9日以来,90多位奥克斯朗杰越野车主向大连市消费者协会集体投诉称,他们刚买到手的汽车无处维修。上海等地购买奥克斯汽车的消费者也面临着类似的窘境。截至目前,消费者、厂家以及经销商尚未找到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透视奥克斯汽车退市风波,其带给各方的警示值得人们深省。

  在国内车市前两年“井喷”行情的刺激下,奥克斯、力帆、美的、波导等企业纷纷试图造车。而今,波导、奥克斯等企业已经被迫退出汽车行业,力帆等企业则面临资金不足的巨大困难。未来,面对钢材等原材料涨价,以及经济型轿车、低端SUV“刺刀见红”的价格竞争,造车的民营企业面临的压力无疑将越来越大。
  
    分析那些“半路造车”的民营企业,似乎都犯了同样的错误:冲动和过分投机。在企业进行多元化战略发展的道路上,他们没有充分估计到造车的难度,没有充分进行造车项目的“不可行性研究”,没有意识到汽车行业的竞争态势已趋白热化,残酷的竞争根本没有时间容你从年产几千辆、一万辆的小规模慢慢做起。

  更令人叹息的是,据媒体报道,在奥克斯集团前后共有大约30家民营企业“投身车海”。这么多民营企业“不约而同”地出现同样的决策失误,从反面证明了我国民营企业的综合素质和决策水平亟待提高的现状。

  媒体报道,奥克斯造车投资的4000万元仅在1年多的时间里就打了水漂。可以说,奥克斯为自己的造车冲动付出了不低的代价。但是仔细分析,汽车产业链的特性决定了奥克斯汽车夭折造成的整体风险远远高于4000万元,包括整个产业链上的资金风险、土地风险以及社会风险。

  例如,奥克斯汽车下游的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拿出大量资金或贷款置地、装修门店、购车,投资已很难收回;其上游的零配件供应商也要承受巨大的损失;当然,受伤害最大的还有那些购买了奥克斯汽车的消费者。

  奥克斯汽车退市造成的这一连串的各种风险,都证明当前汽车产业也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力度,不能再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像飞蛾扑火一样“投身车海”,造成“小-散-死”的恶性循环。

  奥克斯汽车退市风波被媒体报道后,各方都将注意力放到国家汽车政策法规的具体规定上,包括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和《汽车贸易政策(征求意见稿)》。

  然而,很遗憾,目前相关的汽车政策法规对此均没有非常详细、到位的阐述,而《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中第四章虽然提到了制造商的义务:“制造商应当保证汽车产品停产后五年内继续提供修理零部件”,但一是5年的时间目前肯定无法令购买奥克斯汽车的消费者满意;二是汽车三包法规还没有正式公布施行。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尽快亡羊补牢,用严格的法规政策规范汽车企业的退市,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上一篇文章:平板电视两大阵营对擂"科博会"
下一篇文章:钨价暴涨凸现钨资源利用之困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汽车振兴规划最快本周出台…[1033]
· 汽车用钢板涨价日本汽车企…[1004]
· 节能政策当头棒喝汽车格局…[1107]
· 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年均…[1141]
· 中国汽车业无效产能过剩有…[1248]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