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600118)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12月2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7日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
业内人士指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系统,此次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开始试运行,将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有极大的军事和经济意义。
中信建投预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前景广阔,2010年-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从500亿元提高至4000亿元。
明年正式运行服务
冉承其介绍,前期系统测试和试验评估表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具备25米左右的定位服务精度。到明年底,系统基本建成后再提供正式运行服务,届时服务精度会达到10米左右。
就北斗系统何时能正式运行服务,冉承其解释,“由于北斗系统还没有完全建成,我们要到明年10月份才能把‘三步走’的第二部全部建成,所以在目前具备十颗卫星的情况下,开展北斗的试运行服务。”
根据此前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公布的三步走方案:第一步,2000年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重大专项应用示范
业内认为,借鉴俄罗斯发展GLONASS的经验,我国也将通过政府扶持的方式来发展北斗导航系统。事实上,北斗导航已经在交通等行业得到了应用。
10月24日,交通运输部与解放军总装备部联合宣布,启动“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工程”,今后我国所有的重点营运车辆都将安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意味着北斗导航的行业应用市场开始启动。
据悉,由国家北斗办组织,相应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的重大专项,包括国防与民用20个部门共42个应用示范工程,遍及交通、气象、农业(渔政)等项目。其中国防示范项目有海军、空军等项目;民用示范项目有交通、民政减灾、气象等项目。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员戴春荣认为,由于北斗导航目前在价格上没有任何优势,只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保证产业稳健推进,我国已经明确将北斗产业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因此,我国政府有可能借鉴俄罗斯政府强制推行的做法,在某些行业强力推广北斗的产业化进程。
以俄罗斯GLONASS系统发展为例,在政府强制规定系统安装及提高进口GPS导航仪关税的政策下,已有23%的飞机、87%的船只和80%的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其自主导航系统,甚至莫斯科公交车辆将全部加装GLONASS导航仪。
北斗广阔的应用市场空间对业内有很大的吸引力。根据北斗二代十年产业规划,2010-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从505.9亿元提高到4000亿元,北斗应用年产值将从15亿元提高到800亿元,10年复合增长率48.83%,终端年销售量将从2万部提高到1000万部,10年增长500倍,到2020年核心产品基本国产化。
东兴证券建议,重点关注核心技术中的芯片制造公司、现行市场中的军用导航市场、潜力巨大的车载监控终端市场,重点公司包括中国卫星、国腾电子(300101)、北斗星通(002151)和华力创通(300045)。
中信建投则认为,北斗二代试运营后,行业面临重新洗牌,一代龙头公司借助原有市场基础优势将继续在行业爆发中获益,新进入公司中相关技术领先者也有望在这次行业变革中建立自己的市场地位。
本报北京12月27日电 中国卫星(600118)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2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自12月27日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保留试验系统有源定位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基础上,开始向中国及周边部分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试运行服务。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发射了10颗卫星,建成了基本系统,2020年左右,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试运行性能指标出炉
冉承其介绍,经过前期系统测试,北斗系统试运行服务期间主要有如下性能。服务区为东经84度到160度,南纬55度到北纬55度之间的大部分区域;位置精度为平面25米、高程30米;测速精度为每秒0.4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
为鼓励国内外相关企业单位参与北斗应用终端研发,推动北斗广泛应用,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测试版也同时公布,该文件规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用户接收终端之间的信号接口关系,定义了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空间星座和用户终端之间B1频点空间信号相关内容,是开发制造接收终端及芯片所必备的技术文件。
冉承其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第一步,2000年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按照北斗系统组网发射计划,2012年还要发射6颗组网卫星,10月份才能把“三步走”的第二步全部建成,之所以在目前具备10颗卫星的情况下开展北斗的试运行服务,冉承其强调,一是为了尽早地满足我们国家和周边地区对卫星导航的需求,二是及早地推动北斗的应用。
导航系统被广泛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在2003年正式提供服务以来,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救灾减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新疆公众交通导航监测系统”、“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控系统”以及“港口高精度实时定位调度监控系统”等应用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示范效果。
在气象测报方面,研制一系列气象测报型北斗终端设备,成功解决中国气象局和各地气象中心气象站的数字报文自动传输问题。
在救灾减灾方面,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提供全国范围的实时救灾指挥调度、应急通信、灾情信息快速上报与共享等服务,显著提高了灾害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后将为民航、航运、铁路、金融、邮政等行业提供更高性能的定位、导航、授时和短信文通信服务。
致力于系统兼容共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世界提供的服务都将是免费的。”冉承其表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时,和美国的GPS等其他三大系统相比是一样的,在用户数量上没有限制。中国始终都致力于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一起来推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共用。
据了解,提供试运行服务时,国内相关的企业已经开始着手从事北斗应用终端的研发以及北斗和GPS兼容终端的研发,也就意味着使用GPS终端的用户可以单独使用北斗,也可以使用北斗和GPS兼容使用的终端。
11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600118)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7日起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试运行服务。目前已经发射了10颗卫星,建成了基本系统。
冉承其强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世界提供的服务都是免费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时,和美国的GPS等其他三大系统相比是一样的,在用户数量上没有限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
冉承其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具备25米左右的定位服务精度。明年底系统基本建成后,服务精度将达到10米左右。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NSS)27日正式对外界服务 成为全球第三个投入运营的导航系统
昨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NSS)正式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这是世界上第三个投入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在此之前,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与此同时,欧盟也在打造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计划。
美国GPS:军方戒心重重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目前全世界应用最为广泛也最为成熟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研发GPS系统始于1973年,其初衷是为美国的核潜艇等核打击力量提供全球定位和导航。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刚刚试运行的GPS曾大展身手,那是GPS第一次广泛用于战争。
可以看出,从诞生之日起,GPS就与美国军方的关系密不可分。目前,GPS系统仍是美国政府的国家资产,由国防部负责管理。根据美国法律,国防部负责向全球提供标准的GPS定位服务,同时要防止对GPS的敌意利用。美国保留了限制GPS信号强度和精度,或者彻底关闭GPS服务的权利,以便美军及其盟国可以在冲突时独享GPS服务。换言之,一个没有自己独立导航系统的国家,在与美国发生冲突时,就极有可能面临GPS信号被掐断。
GPS的用户只需购买GPS接收机就可以免费享受该服务,不过,GPS针对普通用户和美军方提供的是不同的服务。2000年,时任总统克林顿下令,使民用信号的精度从100米提高到20米,而如今,民用GPS信号的精度可达到10米左右。
对于GPS信号的全球用户,美国依旧戒心重重。目前,美国政府依旧严格控制某些民用GPS接收器的出口。
欧盟伽利略:有技术只差钱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是欧盟和欧洲空间局正在建设中的项目,以天文学家伽利略的名字命名,初衷是为欧洲国家提供一个独立于美国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之外的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使欧盟在卫星导航问题上摆脱对美国和俄罗斯的依赖,实现自主独立。
伽利略系统的技术水平将高于GPS和格洛纳斯。比如,其精度甚至可以达到一米级别。
伽利略系统分为基本版和高精度版,前者将是免费的,后者则提供给付费的商业用户以及用于军事用途,该系统在极端情况下,会因为军事原因而对某些用户关闭。
2003年5月,欧盟和欧洲空间局正式批准伽利略项目第一阶段,最初预计2012年开始运行,但这一日期已被屡次推迟。现在的计划是2019年全部建成。
伽利略计划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钱。该计划提出之初,欧盟和欧洲空间局的设想是,该项目的三分之二资金由私人投资者提供,其余三分之一由欧盟和欧洲空间局分担。但私人投资迟迟不到位,而项目预算则从最初的77亿欧元飙升到200多亿欧元。
如果资金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伽利略系统的全面建成时间还有可能会继续推迟。
俄格洛纳斯
卫星齐了 缺接收器
由于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导航卫星寿命太短,为使卫星数量始终保持在24颗,必须每年发射两颗卫星。
而在上世纪90年代,俄经济处于严重衰退,空间研究项目资金被砍掉80%,俄罗斯发现自身无力维持格洛纳斯的全面运行。就这样,到2001年时,格洛纳斯导航系统仅有6颗卫星在轨,达到其历史最低点。
普京就任总统后,经济快速恢复。政府有了钱,加上普京特别关注格洛纳斯项目,格洛纳斯终于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2008年俄格战争期间,美国切断了战争地带的GPS信号,这进一步刺激了俄罗斯加快发展格洛纳斯导航系统。2008年9月,普京下令追加26亿美元资金。2011年,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终于实现24颗在轨运行。
不过,格洛纳斯导航系统虽已投入全面运行,但与GPS相比,其民用化仍大大落后。实现全球覆盖的格洛纳斯,在全球的民用和商业用户仍然少得可怜,主要原因是其用户端的设备发展一直严重滞后。比如,第一批俄制格洛纳斯车用导航设备2007年才出台,却比性能相似的GPS接收机还要笨重和昂贵。而且,市场上的格洛纳斯接收机品种很少,对消费者来说难以普及。
为了摆脱这一窘境,俄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2010年,俄罗斯宣布对所有使用GPS接收机的产品征收25%的关税,除非其可以兼容格洛纳斯信号。俄政府还计划从2012年开始,所有俄境内的汽车生产商都必须预装格洛纳斯导航装置。
中国北斗导航“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
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方称,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
来源: 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