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本市场》报道,2005年春节过后的2月17日,张裕A(000869)一纸关于“控股股东国有产权向外国投资者转让的提示”公告,把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张裕)的高管们推上了“借外资掩护实施EMBO(全体员工收购持股)”的风头浪尖。
之前,2004年12月30日,同样作为食品饮料行业龙头老大之一的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伊利股份,600887),其高管从董事长郑俊怀、副董事长杨桂琴、董事郭顺喜、财务负责人兼董事会秘书张显著及证券事务代表李永平等五人,被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正式执行逮捕。
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公布的逮捕原因是涉嫌挪用公款罪。
而围绕伊利股份被挪用公款的去向,早已是2004年资本市场上一件沸沸扬扬的大事,其核心故事是郑俊怀等几位高管涉嫌挪用巨额公款,“曲折”进行MBO的丑闻。
MBO,这个在2003年3bc5月被财政部叫停的敏感话题,直至今日总是挥之难去。
事实上,在财政部叫停MBO之前,几乎所有的国企高管层都策划过MBO的方案和规划,财政部的叫停使心火正旺的MBO表面上戛然而止,但实际上一些隐性MBO、类MBO及曲线MBO,改头换面以各种形式和伪装纷纷走上了资本市场的舞台。
这让国资监管机构国资委及其地方机构显得力不从心,同时也使其成了MBO政策风向标的探询中心。
国资委:MBO开牌?
2005年2月3日,掌管92000亿人民币资产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在CCTV上面对全国观众说:“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问题在管理层收购!”
农历2004旧岁将辞,新春将至的2005年2月3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作客CCTV“新闻会客厅”时说的一句话,又令举国国企的高管们,对MBO既噤若寒蝉,又翘首欣待。
李荣融说,他完全反对MBO,反对将管理层和所有者结合到一块。
但之后的谈话中,他又透露:“现在关于管理层收购(MBO)的草稿已经拟好,不久就会出台,目前我们正在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目的不是产权不流动,而是鼓励流动,只有流动才能把资源配制好。”
他的讲话是否前后矛盾?还是另有他解?
以世界发达国家的MBO经验而论,不可否认,通过公平法制的渠道,变经营者为所有者的转制,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经营质量,促进保值增值,有所裨益者还是居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