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产权市场 >> 产权资讯 >> 正文
探索《产权交易》:应着力发展和规范产权交易         
探索《产权交易》:应着力发展和规范产权交易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产权导刊 | 点击数:1917 | 更新时间:2005-4-5 | 文章录入:admin2 ]
 ——王彪、任凤珍同志新书《产权交易》读后感

  李保民

  我国产权交易的理论与实践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经过二十年的不断探索,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在调整经济结构和实现规模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现代产权制度”的理论,把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同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这既是对以往产权改革实践的总结,又是对新时期产权探索的历史性突破,为今后的产权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此,努力提高对产权交易的理论认识,建立健全产权交易的法律、法规,推动产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加快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一项紧迫任务。

  河北产权交易中心的王彪、任凤珍两位同志,始终站在产权交易探索的第一线,在工作中努力探索实践着,并依据多年的探索和思考,深入地研究,编著了非常符合实际需要的《产权交易》(中国财经出版社)一书,可谓是恰逢其时。粗读全书,深深感受到该书是作者多年对产权交易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的不断思索与升华,尤其在规范产权交易程序、明确产权交易机构的市场定位、探索产权交易的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对弥补目前我国产权交易运行理论与实践中的缺陷和不足,进一步完善产权交易制度,规范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指出,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在我们面前有许多必须解决而且回避不了的问题,有许多必须抓紧而不能拖延的任务。温家宝总理也强调,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毫无疑问,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中心环节——企业改革,仍处在一个关口和关键时期。突出地表现在产权重组转让和人员安置就业上,人员安置就业的前提是产权重组转让,产权重组转让的目的是安置人员充分就业。因此,改到深处是产权,产权制度改革离不开产权交易市场。

  随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贯彻落实,政府的法律法规不断细化完善,紧紧抓住内外资本并购重组的契机,国内产权交易和产权交易市场加速发展,在规范操作程序、建立区域市场、实现信息共享、统一行业统计标准、加强业务培训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产权交易发展现状与现实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仍然不能适应国有经济加快实施战略性重组的需要,如3000多家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如何尽快转化;仍然不能适应非公经济广泛参与国民经济各领域发展的需要,如产权主体多元化如何在产权交易市场上尽快实现;仍然不能适应我国经济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途径提升国际化水平的需要,如在并购重组中如何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大力吸引外资外商;仍然不能适应劳动、知识、技术、经营、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需要,如各类生产要素如何在产权交易市场上计量、转换,体现其价值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了我国产权交易市场运行中的缺陷和不足,《产权交易》针对这些新老矛盾和深层次的体制障碍,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归纳,该书认为新老矛盾交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产权市场运行缺乏统一规范,尽管全国性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已出台,但一些交易机构仍存在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特别是地方保护导致异地产权交易不能有效进行。二是产权市场体系尚未形成,人为分割现象严重,各地产权交易机构只管自己辖区内的公有资产交易、审批,而排斥异地机构撮合交易,全国产权市场至今未能摆脱条块分割、无序运行的状态。三是产权市场主体缺位、错位现象并存,一方面,是“角色”错位,政府直接介入公有产权的交易过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产权交易机构尚未真正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产权交易主体以本地国有法人为主,异地内资、外资、非公经济主体及自然人投资者很少参与,形成产权交易市场主体结构的明显缺失。四是产权交易形态非标准化影响了生产要素的顺畅流转,由于我国企业产权及权益的具体形式基本上是设备、房屋、土地使用权等“物权”交易,其特点是非标准化和相对专业化,交易形式多为一对一的一次性交易,从而阻碍了产权交易的流转效率。

  由于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发展仍然不能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需要,产权交易以及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作为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仍需加大推进的力度,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从这个角度看,《产权交易》一书的付梓问世,弥补了在产权交易过程中的一大缺陷,有很强理论探索和实际参考作用。

  通览《产权交易》全书,紧紧抓住实践中的难点与热点外,还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内容充实,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该书作者是一批长期从事产权交易的实际工作者,他们的实践经验是来自于产权交易最直接、最具体、最现实的第一线。从产权交易的程序步骤、表格设计、案例分析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应有尽有,可以称得上是产权交易的百科全书,是产权交易实际工作者的业务指南。特别是案例分析是本书的点睛之作,它形象直观的寓程序于实际工作案例之中,通过案例的运用分析,明确了产权交易各步骤、各环节重点把握的操作要素和实质内容。另外,大量的表格设计也是规范产权交易具体工作内容的高度概括。

  二是主体明确,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全书共分两篇十五章,从产权交易的基本理论入手,系统介绍了产权交易的基础知识,从宏观上阐述了我国产权交易的状况并分析了产权市场发展的趋势。重点描述了产权交易的实务,它涵盖了产权交易的前期准备、产权交易程序、产权交易经纪、产权交易方式及其衍生、产权交易的发展趋势、产权交易统计、产权交易发展、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以及企业改制、行政事业资产处置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全方位的介绍并探讨了产权交易。

  三是超前探索,具有前瞻探讨性。随着产权交易制度改革的步步深入,产权交易市场的逐渐成熟和完善,产权交易的方式也将在传统交易方式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嬗变。该书探讨了资产重组、企业并购、资产委托经营、融资租赁、管理层收购、经理股票期权等做为产权交易的方式将来可以在产权制度改革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国内、国际产权交易的发展状况,预测非上市股份制企业的股权托管与交易也将构成今后产权交易的重要内容。

  四是文字简练,通俗易懂、重点突出。文字表述和图表显示相得益彰,既不失科学准确性,又增加了专业问题的可读性,深入浅出,易读易懂易掌握。

  在目前按照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投身于产权交易市场逐步完善的改革发展实践中,《产权交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值得广大经济工作者特别是从事产权交易的实际工作者一读,并在实践中检验之。

  (作者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党委书记)


上一篇文章:抓住大好时机规范和发展中国产权交易市场
下一篇文章:产权改革只能走市场化道路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推进钢铁煤炭电力业务整合…[9746]
· 政府资源配置顶层设计出台…[9605]
· 去年上海产权市场成交金额…[9505]
· 国有金融企业要防范国有资…[9474]
· 国企改革纵深推进[9659]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