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财经要闻 >> 正文
专家激辩高物价下的调控取向:防通胀还是保增长         
专家激辩高物价下的调控取向:防通胀还是保增长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www.crifs.org.cn/03zhengwen.asp?news_id=7188 | 点击数:462 | 更新时间:2008-7-8 | 文章录入:admin2 ]

  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市场投资分析年会”上,物价还将持续在高水平运行成为与会专家的共识,但专家们在宏观政策是以抑制通胀为主,还是以确保经济增速为主方面颇有分歧。

  未来两三年或呈高物价低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指出,“今后两三年内,经济增长肯定是缓慢的,物价还会在高水平运行。”

  中欧国际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认为,在国际油价和粮价没有大幅回落的情况下,国内通胀压力不会消失。尽管五月份CPI涨幅略有回落,但PPI涨幅不断创下新高。过去的历史证明PPI在两个季度后才传导到CPI,PPI传导到CPI的作用目前还没有显现出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所长程国强认为,受供需基本面以及发展生物燃料导致农产品原料需求大幅增加、市场投机等因素影响,全球粮价上涨可能刚刚开始,在可预见的将来会进入一个长期的高价时代。

  防通胀还是保增长

  宏观政策如何在防通胀和保增长之间保持平衡呢?

  对此,许小年认为,在通胀预期下,工人会要求加工资、供应商会要求提价来转移成本,企业提价反过来又会强化社会上的通胀预期,为下一轮的工资成本上升奠定基础,三者之间不断循环,就会出现恶性通胀。因此,应采取果断而坚决的措施打消通胀预期,防止出现恶性通胀。他认为,政府要收紧银根,用利率政策来管理社会的通胀预期;需要人民币更大幅度的升值。

  夏斌认为,我国每年约有一千万的新增就业人口,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过快,代价肯定很大,不讲代价的紧急刹车对世界经济也不利,容易引发全球性的风险。因此,对于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挑战,压物价不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首要目标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尽可能地在增长与物价之间取得适度的平衡。

  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中国出口行业现在已经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如果人民币继续大幅度升值,出口行业的情况可能会继续恶化。

  中国证券报


上一篇文章:审计署官员:部分土地出让资金脱离人大监督
下一篇文章:中央财政将加快完善转移支付分配办法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2024年度股东会决…[138]
· 开祥股份2024年年度报告[210]
· 开祥股份召开24年度股东会…[485]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董事会决…[125]
· 开祥股份十届四次监事会决…[100]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3158]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869]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592]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4234]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707]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