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李金玲 报道
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总体趋好的影响,医药经济总体运行呈现出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商业购销增势平稳,效益水平有所改善的良好发展格局。
近日,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对2007年上半年医药经济运行及下半年市场走势预测发布了分析报告,医药零售业呈现良好势头。
报告还认为,2007年上半年,企业并购、重组仍是医药流通领域的亮点。
并购重组新增亮点
据了解,市场机制调整作用的进一步增强,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医药行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今年以来,各地医药企业不断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重组步伐。
业内专家分析,药企的并购重组将逐步完善我国医药产业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来自行业外部的宏观调控、行业内部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均促使医药行业整合的步伐提速。
据专家分析我国医药企业并购重组的特点为:一是国有股减持趋势明显;二是业外资本进入医药行业突出;三是民营资本进入国企是并购、重组的亮点。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相继加快了购并重组步伐而成为区域性的龙头企业,促进了医药流通体制的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了医药流通领域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控制力和经济效益。
另外,由于医药分销服务领域的进一步开放,促使外资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现代化的手段、完整的供应体系,把合作的目标聚焦在医药流通企业的前十强。
零售终端争夺战
近年来,中国医药零售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据统计,2006年医药零售市场销售规模达638亿元,其增幅稳定在18%左右。另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连锁药店分会统计,2006年,全国药品零售连锁销售前100强企业的销售总额为393亿元,较上年增长21%,从规模来看,前20强企业销售合计为228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0%,占销售百强企业的58.02%。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连锁企业有11家,比上年增加3家,增幅达38%;销售额5亿元以上的有21家,较上年增加1家,增长5%。
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2006年全国医药商业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资料显示,进入百强企业的销售规模底线由2005年的5.29亿元提升到5.80亿元。在百强企业中,销售规模超过百亿元的有3家;超过50亿元的有9家;过30亿元的有15家;过20亿元的有27家;超过10亿元的有55家,均比上年大幅增加,其中前三名企业的销售规模占全国医药市场比重的18.95%,比上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
另据统计,2006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排名前10位的省占整个行业比例的70%左右。医药商业500家重点企业(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商品销售收入净额为2171.74亿元,占全行业的85.98%,其比重较上年提高1.18个百分点,其中排名前1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合计为605.96亿元,占行业的24%,占重点企业的28%。重点企业利润总额为26.80亿元,其中前10位利润合计为9.65亿元,占行业利润的41.10%,占重点企业的36%。今年以来,行业规模效益优势更为凸显,市场销售的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呈进一步上升趋势。
据记者了解,2006年零售连锁百强企业的步入门槛已提升至5148万元,20强则升至5.8亿元,10强则已突破10亿元关口。2006年前20强实现利润6.07亿元,较上年增长25.09%,前10强企业实现利润占百强的60%。
针对目前医药商业的形势,专家认为,医药企业应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应根据卫生资源的重新配置,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变化,加快开发新的市场领域,扩充网络、扩大市场可供范围;加快经营结构的调整,制定品种供应和营销策略;要通过完善优化供应链,抓好品种、网络、加强与厂家的战略联盟;抓好重点品牌品种的资源,保证其可持续发展;抓好创新服务,逐步实现向服务性企业迈进;抓好物流运行管理,凭借配送优势,提升服务水平,从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展企业经济增长的空间。
中国产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