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刊登日本圣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教授真野辉彦撰写的题为《达到外汇储备的底线》的文章,摘要如下:
近几个月来,关于新兴经济体所持有的外汇储备急剧增长的消息一直占据各大报纸的头条。中国的外汇储备在3月末达到了8751亿美元,超过了日本的8520亿美元,而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这4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总额超过了7个 主要工业化经济体的外汇总储备。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发展中经济体和工业化国家所持有的外汇储备的意义彼此不同,单纯地拿数字进行对比没有意义。
首先,在发展中经济体积累外汇储备努力的背后还存在外债因素,包括短期和长期贷款、对外发行的债券、以直接或证券形式吸纳的外国投资。除了一些石油生产国,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都是外债数额超过信贷数额的纯债务国。人们对于上世纪90年代末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仍记忆犹新,那场危机就是因曾经大量涌入该地区的外资又迅速撤出造成的。因此,关注一个国家的外债和信贷状况比单纯看它的外汇储备更重要。
其次,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缺少可兑换性的话,那么它就不能用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购买进口商品,这样的国家需要积累外汇储备。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该地区的许多经济体一直在努力储备比以往更多的外汇。
====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
中国冷静面对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
在温家宝总理近日透露中国外汇储备到2月底已达8536亿美元后,中国外汇管理部门5日证实,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头号外汇储备大国。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多少为好
我国到底应该持有多少外汇储备?换言之,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是多少?这是国内金融理论界争议颇多的一个热点问题。从大体上看,各种看法可以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现有的高额外汇储备有利于增强央行干预汇率的能力,推进汇率改革,维护金融安全,因而未超出合理界限;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现有的外汇储备规模明显偏大,外汇储备增长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控现象。不过,即使在认为外汇储备已经过量的观点中,对适度规模的测算上,不同的学者得出的研究结论也迥然有异。有人认为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为3600亿美元,有人则认为7000亿美元较为合适。不同学者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不同理解是正常的,原因在于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存在着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