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回应“最低工资标准上调难”
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综合考虑平均工资、失业率等多重因素

针对近日有媒体称“ 根据社会平均工资40%计算,我国各省市最低工资均低于国家标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种说法存在一定程度的失实。确定最低工资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社会平均工资只是验证最低工资标准是否合理的参考因素之一,而不是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方法。此外,目前全国所有地区都在近两年内至少调整了一次最低工资标准。
据了解,我国从2004年起开始实施《最低工资规定》。这一规定明确,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确定最低工资标准一般要考虑的因素有:当地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确定的方法通常有比重法和恩格尔系数法。比重法是确定一定比例的最低人均收入户为贫困户,再统计出其人均生活费用支出水平,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加上一个调整数。恩格尔系数法就是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最低食物支出标准,除以恩格尔系数,再乘以赡养系数,加上调整数。与此同时,也可参考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各地通常是参照这些办法来确定最后的标准。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根据相关规定建立起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部分地方还制定了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全国所有地区都在近两年内至少调整了一次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同时表示,今后要继续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并逐步加以完善。要把保证劳动者劳动技能发展基本需要作为合理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还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消费物价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变化,以及最低工资标准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关系,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
相关报道
最低工资落空为哪般 中央已经在行动值得关注
“如果按照最低工资要达到月平均工资40%—60%的国际通行标准,那么“全国没有一个省市的最低工资达到国家要求”。在近日举行的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上,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一语惊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主任都阳认为:“最低工资不光是低的问题,而且区域差距比较大,有的地方多年也没有调整过。”
“最低工资”偏低源于“两大制度硬伤”
“全国没有一个省市的最低工资达到国家要求,即当地月平均工资40—60%的标准。”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一个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讨会上,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一语惊人。
这种说法得到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的证实。假如是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月最低工资一般是月平均工资的40—60%,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省份达到了这个要求。”
“最低工资”偏低源于“两大制度硬伤”
事实上,许多地方的劳动保障部门也都认为我国目前的最低工资是偏低的。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状况呢?首先是标准不统一,计算混乱。其次是惩戒措施的缺位。
最低工资多低? 各省市最低工资均低于国家标准
4月24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向《中国经济周刊》证实了这一说法,他表示,“假如是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方法——“社会平均工资法”即月最低工资一般是月平均工资的40—60%话,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省份达到了这个要求。”
最低工资落空为哪般? 上调标准中央已经在行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主任都阳认为:“最低工资不光是低的问题,而且区域差距比较大,有的地方多年也没有调整过。”
最低工资落空不能全怪政府
《济南时报》近日发表署名彭联联的文章,援引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的话说,如果按照最低工资要达到月平均工资40—60%的国际通行标准,那么“全国没有一个省市的最低工资达到国家要求”。文章认为,最低工资落空,应该拷问政府责任。(
“最低工资”问题工会为何“无言”
一篇令人震惊的报道“各省市最低工资均低于国家标准”,于5月8日被包括新华、人民、新浪、搜狐等数十家大大小小的网站挂在了自己的要闻版块上。
"全总"回应"最低工资"质疑:大多省市没达到要求
针对近日有媒体报道说我国“各省市最低工资均低于国家标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5月12日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说法严重失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