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财经要闻 >> [专题]财经新闻 >> 正文
信贷增长缘何过快?央行回应四大金融热点问题         
信贷增长缘何过快?央行回应四大金融热点问题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news.xinhuanet.com | 点击数:1409 | 更新时间:2006-5-16 | 文章录入:admin2 ]
  央行回应四大金融热点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李超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

    新华网北京5月14日电(记者张旭东)中国经济当前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总体形势良好,但在经济运行中仍存一些突出的矛盾问题。其中货币供应量偏高,信贷投放偏快,外汇储备居高不下等金融领域的问题格外引人关注。

中国金融热点的"四个"和"八个"

    央行发言人昨日就信贷增长过快主要原因、促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四项举措、短期外债风险基本可控、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4个热点问题发表谈话,回顾周小川行长今年3月份谈及的8个热点问题可以发现,央行关注的重点既一以贯之又符合实际。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1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对货币供应量偏高,信贷投放偏快,外汇储备居高不下等4个问题予以回应。而今年“两会”期间,周小川针对8个金融热点问题发表看法,涉及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优化、资本项目开放、中行全流通上市、农行股改、农信社改革等8个热点话题。详细>>>

    那么,如何看待这些金融热点问题,央行部署下一步货币政策有什么打算?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李超14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独家专访。

    问题之一:信贷增长缘何过快

    新华社记者:信贷增长过快成为一季度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前三个月全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额(1.26万亿元)超过了全年预期目标(2.5万亿元)的一半。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新闻发言人:今年一季度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0.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去年末均提高1.7个百分点;一季度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12568亿元,同比多增5193亿元。其中,票据融资、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多增2039亿元、1169亿元和1753亿元。总体看,一季度贷款增长偏快。

    这一状况,缘于以下主要原因:

    一是经济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对贷款的需求较为旺盛。

    二是对外贸易顺差继续扩大,由此造成央行外汇占款增长较快,市场流动性较多。

    三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上更加重视提升资产收益和股东回报,增加贷款的动机较强。

    另外,一些商业银行贷款发放讲求 “早投放,早收益”,贷款投放明显提前,2003年以来各年上半年贷款增速均快于下半年。

    ·首季经济形势述评:投资和信贷增长过快值得关注

    ·国务院严防信贷扩张 紧缩货币政策有望出台

    ·应对“宽信贷”局面 央行紧缩政策如何出招?

  问题之二: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有何“实招”

    新华社记者:一季度贸易顺差为233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额高达8751亿美元,如何看待当前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问题?

    新闻发言人:对我国这样一个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但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与较大逆差一样,也会对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将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2006年乃至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新华社记者:为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我们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

    新闻发言人: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将是一个长期、复杂和趋利避害的过程,需要统筹兼顾,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体制创新,形成合力。

    一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通过内需和外需协调拉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平衡。适当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增加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合理引导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是积极促进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充分利用好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今后,将继续深化外汇体制改革,进一步改进外汇管理,大力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拓宽资本流出渠道,积极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短期资本流动管理和国际收支监测预警,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贸易顺差激增再探源 加工贸易成为顺差主要来源

    ·外汇管理局:今年国际收支仍保持“双顺差”格局

    ·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2238亿美元 专家解读

  问题之三:1561亿美元短期外债会否引发风险

    新华社记者:数据显示,我国短期外债增长较快,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会否引发金融风险?

    新闻发言人:截至2005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2810.5亿美元(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2004年末增加335.5亿美元,增长13.6%,同比少增5个百分点。其中,短期外债余额为1561.4亿美元,比2004年末增加329.4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55.6%。

    从短期外债结构看,贸易信贷的增长是短期外债占比增长的主要原因,对短期外债增长的贡献度达到77.1%。2005年末我国贸易信贷余额为908亿美元,较2004年末增加254亿美元,增长28%,在外债余额中占比32.3%,比2004年末上升5.9个百分点。我国贸易信贷的较快增长与进出口贸易的大幅增长直接相关。200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4221.2亿美元,增长23.2%。进出口迅速增长使得与贸易有关的融资需求上升,贸易信贷的增长与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之间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同时贸易信贷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进出口企业利用延期付款和提前收汇等方式来防范汇率风险的意愿较强。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足,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的比率始终在国际标准安全线内。而从短期外债的构成来看,贸易信贷所占比重较大,大多具有真实贸易背景,因此一般不会出现资金大进大出的局面。另外,我们加强了外债预警系统建设,积极防范外汇金融风险。因此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短期外债风险是基本可控的。

    ·中国今年对短期外债实行“适度从紧”管理

    ·去年我国外债余额2810亿美元 在国际标准安全线内

    ·我国三大外债警戒指标均低于国际标准安全线

  问题之四:下一步货币政策有何打算

    新华社记者: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央行在上月末调高了贷款利率,这被视为金融宏观调控的一个新信号。那么,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还有什么打算?

    新闻发言人:当前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总体形势良好。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供应量偏高,信贷投放偏快,对外贸易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保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决定从4月28日起上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同时,为引导金融机构控制货币信贷过快投放,防止贷款大起大落,进一步优化贷款结构,人民银行加强了对银行的“窗口指导”,要求各行注意把握信贷投放进度,防止大的波动;强化资本约束,树立持续稳健经营理念;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着力调整信贷结构,坚持“有保有压”,既要严格控制对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又要加强对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加强业务创新力度,防范利率风险;关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信用风险,提高辨别风险的能力;发挥票据融资在支持中小企业和流动资金贷款中的积极作用,防范票据融资风险,促进票据业务健康发展。

    人民银行将密切关注已出台政策的实施效果,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完)

上一篇文章:实际加价达40%发改委第18次降价拿医院“开刀”
下一篇文章:四月份信贷猛增创天量紧缩政策或将出台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