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产业研究:外资操盘的中国啤酒业内战         
产业研究:外资操盘的中国啤酒业内战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news1.jrj.com.cn/news/2006-05-07/000001483071.html | 点击数:937 | 更新时间:2006-5-10 | 文章录入:admin6 ]

    近日,有关国际啤酒巨头英博欲与燕京啤酒进行股权合作的消息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这意味着,国内最后一家大型的纯中资啤酒企业也可能变为“混血儿”。

    对于内资啤酒企业来说,引入外资似乎是解决扩张资金难题的最有效手段。具体到燕京,一方面,目前国内啤酒企业都把重点放在扩大规模上,燕京也不例外,它必须加紧全国市场的布局,因此资金需求很大。而竞争也使公司在广告、销售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国内外几大啤酒企业开始进入正面冲突阶段,即向对方根据地发起强攻。燕京的领地北京市场去年遭到“老冤家”青岛啤酒的进攻后,近期又有华润雪花啤酒来“搅局”。与此同时,燕京的全国扩张也不断地受到来自青啤、华润雪花等企业布局的挑战。而这两家背后分别由外资啤酒巨头AB和SAB撑腰。

  外资的野心一再显露,业界的担忧也与日俱增。事实上,外资啤酒巨头以资本介入内资企业仅是一种迂回战术,其在合作中寻求话语权的努力从未间断过。中国啤酒业有成为外资操控下的“皮影戏”的危险。

    外资啤酒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历经波折。在上世纪90年代,各个外资啤酒以品牌为后盾强力进入中国市场,但在与本地品牌对抗受挫后,其现在主要以参股本地企业或收购的方式获得市场,以资本合作的方式支持啤酒业内战。如今,国内绝大多数啤酒企业的背后都有外资的身影。

  然而外资的胃口远不止于此。他们企图操纵内资企业,从幕后走向前台,以自身的策略来运作中国市场。

  青啤与AB之间的纠葛是一个典型。自从青啤的外资股东AB公司在2004年成功吞并中国第四大啤酒制造商哈尔滨啤酒之后,业界对青啤可能落入外资之手的担忧日益增多。

  而近期AB公司对外宣布将在全国范围推广定位中高端的哈啤,并依托百威的生产基地和销售渠道。此举被行业内认为有“要挟”的意味,至少AB企图在经营策略上对青啤施加更大影响。而从另一方面看,AB正开始以自己的方式、策略来运作市场。这正是中国啤酒业的危机所在。目前,大多数内资啤酒企业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内外资企业之间的角力正不断升级。但市场最终由谁操纵,将取决于大集团、大资本间的不断博弈。 作者:徐春梅
中国经营报

上一篇文章:配额出现剩余中国纺织业遭"釜底抽薪"
下一篇文章:结构调整助推电解铝复苏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青啤购并趵突泉啤酒啤酒业…[638]
· 中国啤酒业有待退去"泡沫…[916]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