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中国啤酒业有待退去"泡沫"         
中国啤酒业有待退去"泡沫"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news1.jrj.com.cn/news/2005-06-07/000001233145.html | 点击数:917 | 更新时间:2005-6-8 | 文章录入:admin6 ]

    做大还是做强,对企业而言,并非如鱼与熊掌般不可兼得。然而,尽管中国的啤酒消费量已经连续三年跃居世界首位,且每年的消费量都增加10%以上,但大而不强却仍然制约着中国啤酒业的发展。

    啤酒行业是我国开放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其业内企业的兴衰竞合也成为观察中微观经济发展的一个有趣的视角。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外啤酒数十个著名品牌涌入中国,几十家5万吨以上的啤酒厂进行了合资,其产量占当时全国产量的31%。近几年来,竞争格局又逐渐演变成青啤、燕京、华润“三强”鼎立的态势。

  经过近20年的竞争,中国啤酒业从“小国寡民”的“春秋时代”进入诸侯割据、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然而,在这个群雄混战的行业里,企业规模小,产量低;产品风味雷同,品质不高;企业管理手段落后,单位产量效益低下和市场不规范,依然使啤酒业处境尴尬。

    对于中国啤酒行业的发展现状,安海斯-布希(AB公司)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百威(武汉)国际啤酒公司董事长程业仁深有表示,中国啤酒行业市场高度分散、地方品牌繁杂;中低端啤酒产能过剩、价格竞争激烈、市场供过于求。其中,低档啤酒市场份额约在90%以上,经营利润非常低,差不多有1/3酒厂赚不到钱。

  “蛋糕”看似做大,为什么其美味并未被大家分享?程业仁认为,是价格战将啤酒生产企业拖入了微利甚至亏损的“泥潭”。而所谓的整合并未产生有机的整合,因为并没有大的啤酒厂关闭,整合带来的是行业内产能扩大,产能过剩因此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

  去年的香港股市,在拥有百威品牌的美国AB集团与世界第二大啤酒商SAB之间上演的一场收购战相当引人关注。以50多亿港元的价格购得哈尔滨啤酒99.6%的股份,AB集团最终把中国的第四大啤酒企业收入囊中,哈尔滨啤酒集团则从一家国有企业变为一个外资背景的私有公司。事实上,华润不仅是哈啤在东北最大的竞争对手,还是南非的SAB在中国的旗舰合资企业。入主哈啤则使AB集团加剧了与SAB在东北的正面对抗。而收购哈啤后,AB集团最近又增持了国内最大的啤酒公司———青岛啤酒27%的股份。

  啤酒巨头跑马圈地,加速了中国啤酒市场的整合。可以说,在让啤酒业重新洗牌、重新摸牌的青啤、燕京和华润“第一军团”内部,资本的力量将日显其威,而无论在东北还是在华北、华南,啤酒市场的区域性竞争亦将进一步激化。近日有消息说,受江苏华狮事件所困,英特布鲁的中国布局可能受到影响,资本与市场整合的加剧之势可见一斑。

  外资进入加上国内啤酒厂商间的并购,专家预测未来中国啤酒市场前10位企业的产销量将占市场总额的70%,远高于现在的43%。然而,产能过剩也许将长期存在于啤酒行业,整合并不能把产能压下去。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啤酒厂商冷静面对新一轮的并购重组,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可以预期,只有优胜劣汰,才能使中国啤酒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得以有效提升,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而强的龙头企业,获得啤酒市场最大的一块“蛋糕”。(记者 单羽青 )

上一篇文章:下一代应用软件更注重客户体验
下一篇文章:加强监管是石油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青啤购并趵突泉啤酒啤酒业…[638]
· 产业研究:外资操盘的中国…[937]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