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重点煤合同基本敲定联营破解煤电矛盾         
重点煤合同基本敲定联营破解煤电矛盾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news1.jrj.com.cn/news/2006-04-11/000001467372.html | 点击数:1049 | 更新时间:2006-4-13 | 文章录入:admin6 ]

    煤电这对“兄弟”的恩怨情仇正在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

    在年初的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因煤电双方无法在今年的供需价格上达成共识,导致最后一单未签。此后,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和交通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2月底前完成全年电煤合同的签订,但截至2月底,电煤市场依然一片沉寂。就在人们猜测煤电双方的拉锯战如何收场时,重点煤炭合同将签完。

  全国重点煤炭合同已基本签完

    “4.9亿吨的全国重点煤合同签订工作基本结束,平均价格涨幅5%,每吨上调5元—15元。”4月10日,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秘书长王战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而且6.9亿吨的铁路运力协调量也基本完成。”

  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4月10日提供给记者的统计数据却与煤炭方面稍有出入,中能公司负责国家五大发电集团和一些地方独立发电厂的电煤统计工作。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总经济师周明立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目前4.9亿吨的重点煤合同中电煤有2亿吨左右,大概已签了六七成,经初步测算电煤平均价格涨幅8%。”

  关于电煤价格究竟涨了多少、签了多少的问题,煤电双方仍旧各执一词,但双方口径的差距已经不大。无论是电力系统声称的六七成,还是煤炭运销协会声称的几乎100%,电煤的签订量,大都是在最近一个月签订的。

  “这次煤价实际上涨不多,是煤炭企业作了让步。同时,煤企也不应指望价格一步涨到位,现在起码迈出了电煤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为今后电煤与普通煤价格靠近打下了基础。”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武承厚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电力:我们也苦

  “运价涨了,油价涨了,煤价也涨。”周明立对记者说,“发电企业的成本都在涨,而电价没有放开,而且电力系统预计2007年电力可能过剩,所以电企也是压力倍增。”

  他给记者详细列了一份清单:从2006年4月1日起,秦皇岛码头的港杂费提高了2.33元(含税);自4月10日起,铁路货运价格平均每吨公里提高了0.44分,从2005年4月1日至今,国家铁路货物统一运价已提高两次。据测算,吨煤运费成本上涨6.472元,电力企业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

  其实,就在电力系统叫苦不迭时,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电力行业利润同比增长38.5%,煤炭行业利润却同比下降了4.3%。武承厚认为,电力行业成本上升的压力有所缓解,但一些下游企业现在仍然徘徊在亏损边缘,利润空间已经很低。

  煤炭:我们更苦

  相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煤炭行业的难处更是一番别样在心头。

    “从表面上看,煤炭终端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但据有关部门测算,煤炭价格一半以上是中间环节费用,真正落到煤炭企业并没有多少,特别是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山西煤炭工业局副局长侯文锦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山西省国有重点煤矿在岗职工年人均收入为1.2万多元,而地方国有煤矿职工的年人均收入仅7000多元。从全国40多个行业来看,煤炭行业职工工资排在倒数第二。

  “而且,我国现行煤炭价格未能反映煤炭完全成本,煤炭行业成本核算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侯文锦分析认为。

  首先是煤炭成本不完全。按照《会计法》和煤炭系统成本核算规定,决定煤炭价格的成本主要是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煤炭价格放开后,煤炭部门在核算成本时依然沿用以往的核算内容与核算口径,一些与煤炭开采相关的成本费用,如资源价值、安全成本、发展成本、退出成本、环境成本等费用没有或很少列入现行成本。

  其次是煤炭成本不到位。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束缚,煤炭行业历史遗留下来的企业资产损失和潜在亏损没有得到很好处理,国家对煤矿企业很多该投入的没有投入,形成了许多安全欠账、生产欠账、职工生活欠账。

  第二次煤电价格联动渐近﹖

  自本月1日起,陕西、江苏、江西和黑龙江四个省的煤炭资源税进行上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炭成本。煤炭成本的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并加快煤电价格第二次联动进程。根据目前的情况,今年国内的煤价上涨5%已成定局,按照2004年底开始实施的煤电联动方案,联动周期内,平均煤价变化5%以上,就要相应调整电价。

  国家发改委日前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做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请示》(以下简称《请示》),并已上报国务院。在《请示》中提出,要继续实行煤电价格联动政策。据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官员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透露,关于这一点的内容非常简略,并未提出具体的联动方案,只是称要按照已经制定的“煤电联动”机制执行,同时强调要防止煤、电借机大幅涨价。武承厚表示,即便是国家发改委递交继续执行“煤电联动”的方案,国务院批不批还是未知数。在记者采访中,专家和学者们认为,考虑到电价上涨的连锁反应,政府不会贸然实施第二次“煤电联动”。

  “煤电价格联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发电企业的压力,但这只是国家为缓解电力紧张采取的暂时措施,其实质是政府通过联动来干预电价,是以牺牲下游企业利益为代价的,要真正解决煤电矛盾,还是要通过煤电行业自身的改革,不能用计划经济的办法解决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员钱平凡对煤电价格联动颇有微词。

  煤电联营化解双方矛盾

  “由于历史遗留下的问题以及体制、机制、价格、资源等因素引发的所谓‘煤电之争’,使得煤炭与电力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实行煤电联动后,理论上是:煤价随着市场走,电价跟着煤价动,这样可挤掉一部分电煤流通中的水分,防止了中间环节肆意加价,逐步恢复煤炭价格的本来面目,使煤、电博弈转变到寻求利益的平衡,暂缓了这种争执。”武承厚说,但是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煤电资本相互持股、参股或者控股,实现资本整合,构建煤电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才能真正解决煤电行业之间的争执。

  对此,同煤集团副总经理赵生龙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煤电互相参股是大势所趋,煤电相互需要的程度越来越紧迫,一些大的煤炭集团已着手联营。据悉,目前为止,已有多家煤电企业联营,如华能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和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华能国际与中煤集团;山东鲁能与陕西银河等。同时也出现了多种联营模式:“神华模式”即控股和建设电站并举;“山西焦煤模式”即煤炭企业兴建电站;“鲁能模式”即电力企业兴办煤矿;“淮南模式”即煤电企业合作新建煤矿或电站等。

  “当务之急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将煤电彻底推向市场,让双方企业接受市场的洗礼,在市场中找到生存和发展之路。毕竟,在适应市场方面,企业比行政部门有更高的悟性和更快的适应能力。”钱平凡对记者说。(记者 范思立)
中国经济时报

上一篇文章:油品价格一路上调润滑油正在"清洗"市场
下一篇文章:TFT-LCD产业亟待政策外援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煤层气对外合作新政惠及中…[963]
· "煤变油"有望延续煤市景…[1099]
· 电荒未解油荒初现发改委计…[1065]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