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钾肥进口谈判陷入僵局国内库存仍然充足         
钾肥进口谈判陷入僵局国内库存仍然充足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news1.jrj.com.cn/news/2006-03-10/000001443826.html | 点击数:968 | 更新时间:2006-3-13 | 文章录入:admin6 ]

    □本报记者 王柄根

    春节之后,中农、中化与BPC就2006年全年氯化钾海运进口的合同价格进行了3轮谈判,但关于外方提出的FOB价格提高40美元/吨的方案,中方仍无法接受。钾肥进口谈判的进程仍陷入僵局

  目前,BPC方面仍然坚持FOB价格提高40美元/吨,但中方有关人士则表示,考虑之前2年钾肥进口价格已经大幅度的上涨,今年国内的市场需求亦不会出现太多增加,因此钾肥的长期合同价格应当降低20美元/吨。在钾肥合同价格上的分歧,导致双方的谈判裹足不前。

    中外双方各有说法

  在国际钾肥供应商方面,通过减产提价来维持钾肥价格已经付诸实施。据悉,在今年2月份,PotashCorp已决定将旗下的Rocanville矿场继续停产到3月26日,以便于其控制钾肥的库存量。而这一策略实施后,PotashCorp减少的钾肥产量约为24万吨。另外,Mosaic公司也曾宣布在2006年将减产20-40万吨,近期该公司旗下的工厂发生了火灾,产量减少的趋势更为明显。

  中方在谈判中则给出了更多不支持钾肥提价的理由。中方认为,钾肥过去3年间的价格上涨幅度已经过快,目前如若再度提价,市场难以接受。另外,国内进口商方面也曾提出,在2006年,中国国内钾肥的产量将得到一定提高,包括盐湖钾肥(000792)及G国安(000839)的钾肥项目均能满足部分需求的增长。而察尔汗盐湖周边的小钾肥企业也处于增产当中。之前,商务部有关预测显示,国内2006年钾肥的进口量将从2005年的880万吨下降到700万吨左右。基于这些因素,中方认为2006年钾肥进口价格不应该再有大幅度提高。

  国内库存仍然充足

  实际上,国内钾肥库存量基本能满足眼下需求,是中方在谈判中的一个重要筹码。有关数据显示,在2006年1月,国内进口的氯化钾大概在75万吨,进口价格仍然是按照2005年的合同定价。在2005年末,国内有关统计已显示,供销社系统的钾肥库存量在当时为300万吨左右,全国钾肥库存量在400万吨左右,港口亦有相当的囤积量。

  由于春耕中的钾肥需求还能得到基本的保障,因此中方在价格谈判上仍有较大的主动权和活动空间。不过,钾肥进口合同显然不可能长期拖下去,虽然目前国内库存量能满足短期需求,但在没有签订2006年合同的情况下,今年2月份的氯化钾进口量将比1月份低得多,库存量的逐步减少是必然的。

  据悉,今年3月3日中外双方关于钾肥进口价格的谈判已经进入到第三轮,但仍无法达成协议。不过,僵局是双方都不愿意继续维持下去的。有业内人士指出,2006年钾肥进口合同签订的时间不会拖得太久,极有可能在3月末、4月初之前签订。

  盐湖钾肥昨日收盘价13.10元,涨1.24%;G国安昨日收盘价8.48元,跌0.93%。
证券时报

上一篇文章:铜税率上调重在防止铜业盲目扩张
下一篇文章:循环经济政策推动三大行业长期高增长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钾肥价格下调高价钾肥股有…[698]
· 钾肥市场有价无市[1131]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