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将停止征收纺织品的出口关税。
日前,商务部亦公布了2006年度21种输美纺织品的出口许可数量招标中初步中标结果的最低价格,结果中,部分种类价格偏高。
业内人士认为,对纺织品出口关税的取消在意料之中,因为加征出口关税本是为了缓解欧美与中国纺织品谈判的紧张气氛。如今,在中美、中欧均已达成2006年恢复配额协议情况下,再向纺织企业征收关税已无必要。但停征出口关税对纺织企业带来的利好相对有限。
而对于高价获得的招标份额,相关研究人士表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拉高21类协议产品生产企业的整体出口成本,从而使得明年纺织行业的利润增幅下降。
2006流年不利?
“由于2006年纺织业重归配额时代,行业出口减速在所难免。”东方证券研究员施红梅认为,明年纺织业的出口增长可能回落至10~15%左右。
根据中欧、中美达成的纺织品协议,2006年协议产品的可出口量将以2005年的可出口量为基数,并享受较高的增长率。其中,中欧协议规定的2006年增长率为10%-12.5%,中美协议为10%-15%,均全面突破了242条款7.5%的增幅界限,但这个增长率远不能满足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欧美的市场需求。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1-10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最大的两个市场即为欧盟和美国,出口创汇额分别为162.27亿美元和162.03亿美元,同比增长幅度为59.8%和64.19%。而根据中欧、中美就纺织品问题达成的协议,2006年我国对美国、欧盟市场的增长率将很难再达到如此高的增长水平,明年,纺织业面临的出口形势紧迫。
“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亦对纺织产品的出口带来冲击。”施红梅表示。
银河证券研究员魏杰则认为,人民币升值预期对纺织业出口压力如何应视升值幅度而定。“如果只是微调,变数很小,则其对出口的影响并不大。”但他亦认为由于出口设限,明年纺织业出口增长减速已是必然。
据业内人士预测,明年中国对美和对欧的出口增幅将分别为34%和29%。结合出口格局测算,2006年纺织业的整体出口增幅将为18%。
“除了出口疲软,行业产能过剩与原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亦将使明年纺织业的利润增幅下降。”施红梅表示。
由于部分产棉区在收获期受到长时间连续阴雨的影响,今年的棉花单产较去年略有降低。据中国棉花协会最新分析,今年全国棉花的总产量将为545万吨,较上年度减少87万吨,减幅13.8%。
相关研究人士预计,明年棉价将呈波段缓慢上升态势,2006年的棉花均价将比2005年上涨7.6%。部分研究机构认为,2006年纺织业的利润增幅将回落至2.5%~3.1%间。
“纺织业目前处于艰难时期。”魏杰说。
永恒产业难言夕阳
尽管国内纺织业目前处于低谷,但依然有不少业内人士对其前途看好。
光大证券相关研究人士表示,由于中国纺织业在人工成本、资源、劳动生产率、产业集群的配套、技术装备水平和规模六个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因此长期看来,中国纺织业在全球产业格局中仍有优势,前景可观。她认为,在2008年后的完全自由贸易环境下,随着中国纺织品出口配额的取消,将迎来发展的契机。
魏杰认为,就纺织业本身而言,长远看来,纺织服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纺织服装业将以不断的增长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纺织行业并非夕阳产业而是永恒的产业。
魏杰预测,一旦彻底取消了配额(2007年后看来有可能),中国制造的服装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将占到50%至80%(现在份额只有20%多一点),中国纺织业以后的生存空间广阔。
“纺织业的未来出路是通过产业转型和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自有品牌实力及完善营销渠道方面的建设,这样才能为自己赢得日新月异的发展前景。”施红梅说。
“在短期内,我对纺织业不悲观,长期更看好。”湘财证券研究员龚炜乐观表示。 证券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