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立法准备工作已启动
继今夏广东、福建等城市爆发"油荒"后,入冬以来,天然气供应紧张状况又开始袭击部分城市。 据报道,11月19日开始,河南郑州因为供气日趋紧张,全市所有天然气加气站紧急告停,以"天然气"为动力原料的机动车只得重新"靠油为生"。除河南之外,其他一些城市也面临着由于天然气供应趋紧,价格大幅上涨的困境。这一情况的发生印证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天然气专家张良的判断。
张良在参加昨天举行的"2005中国天然气国际峰会"时表示,目前,我国的天然气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供应缺口不断扩大。我国天然气市场供大于求的时代已经结束。
造成这种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天然气使用范围的扩大。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凤起指出,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是中国政府推动能源优质化的重点领域,而"西气东输"工程的竣工则标志着中国天然气时代的来临。
目前,国内的天然气使用高峰主要出现在冬季。以北京地区为例,50%以上的天然气消费量是用于冬季采暖。而夏季天然气最大日使用量仅为冬季约1/9。然而,未来,我国天然气的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发生变化。据预测,到2020年时,城市燃气将占需求总量的35.4%,发电占26.7%,工业燃料则占到了23.2%。这种结构上的变化也将刺激天然气需求的平稳、快速增长。
天然气需求的快速攀升,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天然气价格的上涨。除此以外,"亚洲溢价"因素的存在也成为影响天然气价格变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项目部长兼研究理事森田浩仁在此间指出,在天然气进口定价方面,亚洲的单位价格要比欧洲高出1美元左右,比美国则要高出70%至150%。尽管如此,亚洲地区的天然气进口价格仍在保持较快增长。
在天然气市场供需矛盾逐渐凸现的同时,市场发展机遇也在逐渐显现,不少国际、国内企业对天然气行业的投资热情日益高涨,天然气管道建设更是进入了"高潮期"。对此,发改委能源局副局长吴贵辉指出,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应坚持立足国内、合理引进、适度发展的政策,要特别防止过快过多地发展。
由于缺少系统的石油天然气法规以及完善的产业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中国的用气结构不合理,天然气清洁、环保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天然气的供需矛盾,吴贵辉遗憾地表示。
吴贵辉透露,当前,发改委正在加快相关立法的制定工作。《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正在制定中,《石油天然气法》立法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启动。在建立系统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将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对天然气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指导,通过明确发展目标和完善天然气价格、税收机制,来指导天然气的健康发展。目前,相关规划及政策也已进入了研究制定阶段。(记者 商文 ) 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