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进口落地完税政策实行一个月以来,各地进口汽车经销商正积极采取各种方式来应对落地完税的冲击,整个进口汽车市场出现小幅波动,但是在进口配额许可证取消、汽车实行品牌专卖、落地完税正式出台等政策的共同刺激下,汽车消费市场的格局正渐趋明朗,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也正从中受益。
落地完税对市场影响已不大
汽车进口落地完税政策在去年6月份首次浮出水面,当时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规定,2005年起,所有进口口岸保税区不得再开展进口汽车保税仓储、展示(销)业务。今年9月份,海关总署发布了《海关总署公告2005年第44号》,决定自2005年10月1日起,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的汽车应直接在口岸海关办理进口报关、纳税等手续,保税区不得再存放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的进口汽车,保税区海关将不再为此类汽车办理进口报关、纳税等手续。进口汽车一到海关就需要报关,将交纳65%左右的综合税、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
《海关总署公告2005年第44号》同时也规定,2004年12月31日前运抵保税区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的进口汽车,须在2005年12月31日前向海关办理进口报关、纳税等手续;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间运抵保税区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的进口汽车,须在2005年10月31日前向海关办理进口报关、纳税等手续。如果进口车在上述规定时间内不能办理报关手续的,将全部退运出境。
著名汽车业分析师钟师指出,市场对这个政策早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国内大的汽车进口商都已经在按照落地完税的政策提前施行,就目前来看,该政策正式实施一个月以来对整个进口车市场的实际影响已经不大。
经销商仍存压力
汽车进口落地完税政策实施以来,经销商的流动资金增加了65%左右,原来能进口3辆车的资金,现在只能进口不到2辆车。同时由于有了规定时间的限制,银行对汽车类的贷款审批又很严格,许多经销商开始面临资金周转的压力,这将会导致很多小经销商的退出。加上此前开始执行的汽车品牌专卖,进口车货源将回到大经销商手中。
国泰君安行业分析员张欣认为,一部分大经销商在此前已经通过与汽车厂商的谈判,以代销的方式抵消掉了落地完税带来的资金占用的风险。一部分小经销商也通过降价等措施提前收回了资金,以退出的方式抵消风险。
钟师也指出,部分地区也在与商业银行谈判,为经销商在进口车落地完税的过程中提供"过桥资金"以缓解其资金压力,这种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销商的压力,对于提供资金周转的银行也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张欣也指出,在安排"过桥资金"的时候,这些商业银行也应该注意到车价有可能下跌的风险。
品牌经营更重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汽车进口量呈迅速下降态势,但出口量却迅猛增长。今年前8个月,我国汽车产品顺差高达创纪录的35.73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仅为90.5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6.89%。
一些业内人士在分析进口车数量下降的原因时指出,政策的不明朗,导致了进口车市场的波动。今年以来随着政策面的每次变化,进口车市场都随之出现了相应的波动。但是到了10月1日起开始实行进口车落地完税政策以来,市场的预期正在稳定,整个市场的格局也正渐渐清晰。
在谈到今后进口车销售市场发展时,钟师指出,在落地完税政策实施以后,经销商在进行进口车销售的时候,要注意到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更加注重品牌意识。
在谈到落地完税政策对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作用时,张欣认为,这也是保护国内汽车产业的措施之一,是与取消进口配额许可证、实行汽车品牌专卖等政策相配套的。随着这个影响进口车市场价格、库存以及流通的政策的实施,今后进口车的经营方向已经明朗。(记者 吴占宇) 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