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钢铁业谋划重组内外资竞相亮相         
钢铁业谋划重组内外资竞相亮相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news1.jrj.com.cn/news/2005-11-01/000001350906.html | 点击数:818 | 更新时间:2005-11-2 | 文章录入:admin6 ]

    继10月18日米塔尔钢铁以3.38亿美元完成对湖南华菱管线股份有限公司36.67%的股权的正式收购,钢铁业首开外资并购案先例之后,钢铁业的沉寂也随之被打破。据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昨天透露,目前,米塔尔、阿塞洛等外资钢铁巨头正在与国内的几家钢铁公司频繁接触,希望能进一步投资。

    与外资对并购中国钢铁企业的高涨热情相比,国内的几家钢铁巨头也在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罗冰生告诉记者,国内数家钢铁公司正在通过联合兼并的方式组建世界级钢铁企业。除了宝钢以外,鞍钢和本钢的强强联手,首钢和唐钢的重量联合,武钢和柳钢正在进行的重组谈判,种种迹象表明,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步伐正在加快。

  钢铁产业重组步伐的加快,一方面是由于在钢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内在深层矛盾开始集中暴露。来自中钢协的统计显示,今年1至9月,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733亿元,同比增长28.1%。总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偏大。而过度投资必然产能过剩,这就为国内钢价如过山车般的走势埋下了隐患。

    同时,钢铁生产总体产能过剩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矛盾。据中钢协分析,目前在钢铁行业中,先进产能与落后产能并存。总体上看,先进产能尚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落后产能则严重过剩,造成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当前,全行业能耗高、污染严重、工艺装备差的落后产能占总产能的30%左右。其中,300立方米及以下的小高炉产能约1亿吨,30吨以下的小转炉、小电炉产能约8000万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钢铁行业的总体竞争力已经成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大任务。

  另一方面,中国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低,也加剧了钢铁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对资源的竞争,削弱了钢铁行业作为买方在购买所需原材料、能源等资源时的谈判能力。去年进口铁矿石价格暴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国内钢铁产业集中度低所产生的恶果。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供方是掌握着全球70%以上铁矿石出口量的三大巨头,而中方则代表了70多家国内钢铁生产企业。正是这种格局,导致了在国际市场上很难用一个声音说话。

  罗冰生指出,国内钢铁行业重组升级的进程不仅包括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兼并、外资的引入,同时也包括对落后设备、小企业的淘汰。

  如果罗冰生对国内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正在加快的判断果真如此,市场不免担心对小企业及落后设备的淘汰是否会影响到明年的钢铁供应,罗冰生对此相当肯定地回答"不会"。

  罗冰生指出,今年钢铁产业投资增幅偏大,明年将会出现一大块新增生产能力,这部分能力完全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他还指出,对小企业、落后设备的淘汰有一个过程,由于在具体的进展中会面临很多复杂问题,因此这个淘汰过程将不会在短期内完成,这也就给市场留有了一个平稳过渡时期。

  罗冰生预测,2006年,国内钢铁生产总量将会继续上升,但增幅将明显回落,甚至可能会出现低于20%的情况。

  "减产"初显成效钢价止跌回升

  中钢协副秘书长戚向东表示,减产作用已经显而易见。据戚向东介绍,在达成减产协议后,宝钢已经暂停了两条生产线,共计产量38万吨。目前,国内钢材价格已经出现止跌回升的迹象。其中,前期跌幅甚大的热轧宽带板卷每吨回升300元左右。而其他一些品种也开始出现小幅回升的情况。

    与国际市场9月以来钢材价格稳步攀升的局面相比,国内钢材市场同期却上演了暴跌行情。据戚向东分析,这主要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我国钢铁生产总体产能过剩,尤其是在中厚板和热轧宽带板卷这两类品种上,产能在短期内集中释放,因此导致了局部的、阶段性的供需失衡。其次,同期板材进口量大幅增加也成为价格下跌的另一个基本原因。最后,对未来供需关系的看空预期在高度发达的市场传导机制下被过度放大,以及人为炒作因素的存在都对钢价下跌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表示,中厚板和热轧宽带板卷在第四季度将确定至少减产80万吨以上。不久之后,宝钢、鞍钢等10家大型钢铁生产企业将召开专门的领导会议,商讨落实这一协议的具体措施,这将对稳定市场起到重要作用。

  铁矿石价格谈判11月中旬启动

  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表示,11月中旬,2006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将正式启动。

  与此前谈判不同的是,在本次谈判还未正式开始之际,以中钢协为代表的中方便早早地表明了态度。罗冰生重申,作为全球铁矿石最大的进口国,中国认为2006年全球铁矿石供需关系趋缓,并有可能向供大于求转变。因为,以中钢协为代表的中方认为,2006年国际铁矿石价格应该在2005年价格的基础上合理回归,即下调。

  据中钢协的统计显示,今年1至9月,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为1.98多亿吨,预计全年进口总量将达到2.6亿吨,中国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铁矿石进口最多的国家。然而,中国在国际铁矿石定价上的话语权却显然没能与其进口大国的地位相匹配。

  尽管在2004年度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时,以宝钢为代表的国内15大钢铁公司就开始参与到定价谈判中,然而占铁矿石出口70%的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大集团始终占居上风。

  罗冰生指出,今年4月,国内有进口资格的70家钢铁企业组成了铁矿石进口委员会,以宝钢为代表进行对外谈判。在这70家中,包括了国内所有的20万吨以上钢铁生产企业,占到钢铁生产总量的90%。未来,中国将积极争夺国际铁矿石定价上的话语权。同时,中国钢铁生产的增长及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也将对全球海运贸易铁矿石的供求关系发挥重大影响。(记者 商文)
上海证券报

上一篇文章:燃油税欲出发改委称对弱势群体油价补贴
下一篇文章:落地完税全面展开汽车市场格局渐次明朗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1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93]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55]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8]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6]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7]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1]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4000]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3]
 
· 相对过剩困扰钢铁业[921]
· 钢铁业调整振兴规划:力推…[1001]
· 工信部官员:中国钢铁业面…[1010]
· 巨额投资有助钢铁业恢复信…[1018]
· 钢铁业增加了600亿到7…[1259]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