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银集团宣布,拟投入17亿元人民币参与北京证券重组,并将获得重组后新公司20%股权,成为新公司单一持股比例最大的股东。
观察人士介绍,虽然此次瑞银没有突破现行法规中外资持股33%的比例上限,但作为合资券商的第一大股东,它却是第一家。瑞银也将成为首个通过直接收购而获得国内证券综合业务牌照的外资公司。
与银行及保险行业相比,证券业以往对外资的开放更加谨慎。据消息人士透露,在此前较长时间内,监管部门在对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的案例操作中把握的尺度十分严格:单家外资公司参股证券公司上限为20%,而外资合计参股上限为25%。
对要求控制权和管理权的外资券商来说,这些规定无疑束缚了它们的手脚。但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越来越高,以及券商综合治理的全面加速,相关政策环境也正在变得更加宽松。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建银投资证券公司成立大会上,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表示,因目前对券商的产权结构管理较为严格,不得不以汇金和建银代表国家对券商进行重组。但由于国有资本是有限资源,如果券商重组完全依靠国有资本,那么券商重组之路就有可能不会顺利。应该进行一些改革,使证券公司的产权结构更加开放。他希望外资能介入券商重组。
不久前,汇金公司副董事长汪建熙也表达了救赎券商的思路:朝市场化重组的方向转,即首先搭建一个好的平台,在前期注资的基础上把复杂的关系理清楚,然后引入外资,引入好的机制。
瑞银集团成功入主北京证券,提供了在现行法规下取得公司控制权的范本。与此同时,它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们也在加紧运作。据了解,美林、汇丰等在内的多家重量级海外投资银行与他们的国内伙伴签署了合资合作协议。此外,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已经与数家券商有过接触,而雷曼兄弟公司也正与一家券商探讨除QFII代理业务以外的更广泛合作。
虽然有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内监管层很难就外资对证券公司的持股比例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但外资加速进入证券业的步伐无疑加快了。 出处: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