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药价仅仅是表象         
药价仅仅是表象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news1.jrj.com.cn/news/2005-09-29/000001328394.html | 点击数:985 | 更新时间:2005-9-30 | 文章录入:admin6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8日宣布,大幅度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自政府恢复对部分药品价格实行管制以来,这已经是第十七次降低药品价格了。

    一次又一次的降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药价高、看病贵”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百姓反映强烈。药价高,仅仅是多种深层次体制性矛盾交织而体现出的表象,依靠单一降低药品价格,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从药品出厂到患者使用,其中有多少环节,就有多少深层次矛盾

    关键是医疗卫生体制。医院是患者消费药品的主要地点,而这种消费,是信息不对称的。患者求医心切,且不具备专业知识,医生开什么药,恐怕就得用什么。甲药品不是降价了么?那么有的医生就会开没降价的乙药品;乙药品这次降价了,那没关系,还有没降价的丙药品、丁药品可以开。只要医院收入主要来自药品差价,那往往就有一种原始驱动力,给患者开贵药,于是一些降价药品往往从此消失。

  我们也不能一味指责医院。大部分医院是事业单位,可财政拨款往往连正常运转经费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剩下的九成要靠医院自己赚。怎么赚?主要是靠药品差价。以药养医,这个现实决定了国家历次降低药品价格都只能是渐进的,而且效果往往被各种“对策”部分抵消。

  药品流通环节的混乱屡屡见诸报端。全国有1.7万多家药品流通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公关”医院院长、药房主任、临床医生、药剂科科长等现象绝非个别。这种“公关”的成本最终都转嫁到了患者身上。这些暗地里的“成本”,不是价格部门公布降价明细表所能解决的。

  药品生产环节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仿制药品生产严重供过于求,于是,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些企业花样百出。为了促进新药研发,国家给新药的定价一般较高,一些企业在此“大做文章”:核心成分为青霉素的感冒药针剂,每支成本不到1元,加入一点无关紧要的成分、堂而皇之成为“新药”后,价格竟可超过百元。全国药品有3万多种,政府定价药品2400多种,怕是难以一一明查。

  可见,药价问题,既有价格监管手段和方法不完善的问题,更有体制和机制需要深化改革的问题。根本解决药价问题,就要改变医院主要依靠药品差价生存的现状,需要医疗体制改革和相辅的财政投入;就要改变当前药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混乱局面,严格市场准入、规范市场秩序。这是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过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药价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次发改委的降价得到了卫生部的配合,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今后价格部门将继续降低政府定价药品价格,同时,卫生、药监等相关部门也要密切配合,本着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努力减轻群众不合理的医药费用负担,同时也要促进医院、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健康发展。(赵承 刘铮)
 新华社

上一篇文章:配额压抑纺织品买家"胃口"
下一篇文章:煤降油升中国能源市场近来遭遇"冷热两重天'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发改委卡住药品出厂价能否…[912]
· 揭秘药价暴涨"路线图"医…[1091]
· 发改委"明码标价"新政难…[1607]
· 药价下降60%+美国指控…[1164]
· 新一轮降低药价考验制药企…[1106]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