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产权市场 >> 产权资讯 >> 正文
五学者未名湖畔再辩国企产权改革四大争锋看点         
五学者未名湖畔再辩国企产权改革四大争锋看点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1387 | 更新时间:2004-12-9 | 文章录入:admin2 ]

 看来是要为持续半年的“郎顾公案”作总结,12月6日,一本名为《较量》的书在北京大学的首发已将这场笔墨官司作了总结。然而,在新书发布会现场,来自国务院参事室、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社科院、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5位学者,又以“国退民进”中的国资流失为起点,进行了一场国企产权改革的新交锋。

  他们中既有支持郎咸平的“新左派”,也有“新自由主义者”。但值得注意的是,5位学者对“郎顾公案”引发的争鸣热是全盘肯定的。

  争锋看点一:银行坏账是最大的国资流失

  “国企改制中存在资产流失,但国企本身的资产流失已经非常严重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银行坏账。”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姚洋教授用数据证明了这个观点。

  姚洋说,现在公开统计的银行坏账达25000亿元,其中有超过80%都是国有企业欠下的,这部分钱等于是灭失掉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坏账,基本是以账面价格的20%甚至更低的价格售出,剩下的80%都要老百姓来负担,这才是最大的国有资产流失”。为此,姚洋呼吁,国企改革应该把更多目光集中到银行坏账上来。

  近两年,姚洋一直在研究河北、成都、重庆等地的国企改革。在他看来,“现在国有资产流失板子大部分应打在地方政府屁股上。”姚洋认为,改制中的资产流失主要是由资产低估和资产打折出售引起的,而地方政府在其中“不负责任”的态度难辞其咎。

  争锋看点二:不是“国退民进”而是有退有进

  “说国企改革是国退民进,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说国有经济一定要在竞争领域退出,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国务院参事、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郎志正认为,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国家的很多经济领域都存在竞争,国有企业不应该退出竞争,而应是有进有退,“退要有序,进而有为”。

  “郎咸平说,应是政府退出市场而不是国有企业退出市场,这个观点我同意。”郎志正还举例说,中集集团是国有股份制企业,改制之后现在已经能占世界集装箱市场60%的份额。“不能说一冠上国有,就没前途了,一冠上私有就有前途了”。他认为,混合多元的所有制更有利于国企改革的实施。

  争锋看点三:“国退民进”会损害民众利益

  与郎志正的观点正好相反,来自社科院微观经济研究所的韩朝华研究员要将“民进”进行到底。

  韩朝华认为,“郎顾公案”的益处在于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国企改革的关注,但这场争论也动摇了国企改革的决心。在他看来,即使有民众的利益受到损害,但主张“民进”的改革方向还是对的。

  他认为,以“民进”为主的国企产权改革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改革毕竟在中国制度中引入了全新的约束,毕竟动摇了中国社会中传统一元化的权力结构,有利于在中国社会造就民众能够监督和约束国家权力的利益格局和经济基础”。

  不过,他的观点被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杨帆教授当场反驳。杨帆认为,即使“国退民进”的改革方向是对的,学者们也不应当置被损害的“民众利益”于不顾。

  争锋看点四:国资分布不均导致东西部差距加大

  当很多学者都在关心国企自身改革的出路时,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教授将眼光放到了国有资产的分布问题上,他认为,国有资产分布不均已导致东西部差距急剧拉大,而这应当是国企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任玉岭指出,2004年东部地区GDP是西部地区的2.62倍,这与国家对东部投入过多,国有资产在中西部地区稀缺有关。

  他认为,国有资产对各地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来看,发展快的地方正是国家投入大、国有资产总量高的地区。因此,国有资本在推进区域经济、缩小经济差距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视。他强调,“我们的宏观调控应该在这方面下工夫。”

上一篇文章:产权交易市场开始快速发展产权机构面临淘汰赛
下一篇文章:产权市场将向标准化的资本市场探索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2024年春节休市安排[352]
· 开祥股份十届一次监事会决…[942]
· 开祥股份十届一次董事会决…[816]
· 开祥股份22年度股东大会决…[824]
· 开祥股份2022年年度报告[1064]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2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3851]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4692]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255]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2662]
 
· 产权改革并非决定因素国企…[1240]
· 产权改革只能走市场化道路…[1243]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