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开封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河南省开封市的包公祠改姓了。这家AAAA级的旅游景点经过一年的试点改制,近日已改姓“私”,不再姓“国”了。
包公祠总资产6800多万元,净资产2673万元,扣除职工身份转换金、离退休职工安置费、内退职工生活费、无形资产等,还有净资产1130万元。按照开封市2002年出台的政策,先将净资产的30%奖励给“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有功人员”,约为340万元;再按“一次性付款买断国有产权的优惠50%”,约为395万元;最后以395万元出售改制。原企业三个负责人按“企业高层收购持大股”的政策,占有了75%的股份,他们以297万元的价格买走了847.5万元的国有净资产。职工虽然成为小股东,却在股本的限制下失去了选举权、监督权乃至劳动权,本可以签订长期合同的,占了国家大便宜的新老板却要跟他们签订两年一次的合同和内退合同,否则就是自动离职。
职工们气愤不平中疑问丛生:包公祠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其资产能卖给私人吗?包公祠是一个不到60人、年盈利500万元、人均年盈利近10万元的单位,竟然也要跟亏损企业一样一卖了之?(朱兆龙) 摘自:半岛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