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商务部否决纺织业许可证交易         
商务部否决纺织业许可证交易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news1.jrj.com.cn/news/2005-06-27/000001248622.html | 点击数:1125 | 更新时间:2005-6-28 | 文章录入:admin6 ]

    稀缺资源会无偿使用吗?这种情况下,如何优化配置?

    这可能正是商务部要面临的问题之一。

  作为中国与欧盟纺织品贸易谈判的成果之一,目前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数量需要得到许可。但商务部出口许可证分配方案不可能满足所有企业的需求,一些没有自己领域分配数量不够的企业,希望这个许可能够转让。

    6月2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时明确,企业将无偿获得可出口数量,但将杜绝许可证的转让和倒卖。

  目前的形势是,很多企业对纺织品出口许可证分配方案并不可能完全满意;与此同时,新的压力即日又到,中美开始了新一轮纺织品贸易谈判。

  分配方案

  商务部出口许可证分配方案,即《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根据《办法》,各家企业的不同纺织品在不同设限市场的出口许可数量的分配,主要是根据此前12个月(2004年后7个月和2005年的前5个月);并且按照“前一体化时代”30%的权重,“后一体化时代”70%的权重来评价。决定各家企业出口许可数量分配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出口数量,而是出口金额。

  这个办法出台之前,商务部邀请了全国62家大型纺织企业征求意见。

  6月13日,毛女士参加了商务部在北京召开的与欧盟的谈判结果通报会议。也就在那天,商务部提出拟以1-5月份的出口基数为准来分配比率。毛女士是上海飞马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该公司是纺织业巨擘上海纺织控股集团旗下的企业。

  若不是联名上书,政府很可能会就这样安排。东方国际和上海纺织控股两家大型公司牵头联合74家“颇感委屈”的纺企陈述对基数的意见。6月16日,通过在南京开协调会的上海市外经贸委汤副主任呈交商务部外贸司司长鲁建华。

  如果按前5个月的基数为准对这些大企业是非常不利的。毛女士所在的上海飞马进出口有限公司尽量避开设限国家、设限产品,因此今年前5个月的出口才2000万美元,而去年1-12月出口1.9亿美元,但一些中小企业则在今年前5个月趁着配额放开的机会,出口金额非常大。

  《办法》出台以后,施张根松了口气,虽然他明白政策“不可能做到100%的公平”,但起码政策出台后他管理的服装生产企业——深圳华丝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信心接单了”,“国外进口商也有信心下单了,可以正常安排生产”。但是他担心一些小企业下半年的生产可能会受限,也可能会影响到产品结构。华丝股份是深圳最大的丝绸服装生产集团之一。

  企业微言

  浦江八达针织服装有限公司正是施张根所担心的那种企业。这家小公司的业务主管吴宏波告诉记者,过去配额时代都要通过中介公司得到配额。今年初配额刚刚取消,原本已经拿到了3000万元的订单,但是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3000万元打水漂。因为按照新方案的分配规则,他的公司拿不到那么多配额。

    “新政策比原定的基数好多了,政府毕竟也采纳了我们一些意见。”毛主任坦言。这个数字与期望的还是有点距离,她当然希望基数的时间段是以去年12个月为基准。

  绍兴大型纺织企业天龙集团业务经理沈兴兔肯定会同意这样的看法:“今年一到五月份出口到欧盟的十类纺织品只有12.5万美元,按照现在的计算方法,我们拿到的额度肯定很少。”沈表示,希望商务部可以对一些企业放弃不做的出口许可数量(会有企业认为生意太小不划算而放弃)进行调剂,调剂的办法通常会采用网上招标。“如果进行这样的招标,我们会争取。”

  “香港就可以买卖基数权,这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径。”WTO事务咨询中心专家李月印认为,“纺织品是中国最早市场化的一个行业,不希望最终走回计划经济的老路。”李曾是中国WTO纺织品与服装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谈判代表。

  但商务部新闻发言人6月22日答记者问时已在管理、性质、数量等方面列举与过去配额的本质区别,并且绝对杜绝对许可证的倒卖。

  新的压力

  在国内出口数量分配问题依然存有争议的时候,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将进入第二轮较高级别谈判阶段。6月25日,中国国际贸易谈判代表高虎城可能将挂帅与美方进行磋商。

  这个时候,中国有4万余家纺织企业在等待出口配额。

  “以我们出口的袜子为例,5个月就把2000万打的袜子配额用完了,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干吗?”洪亚杰正面临着困惑,他所工作的浙江芬娜针织内衣有限公司主要向美国和欧洲出口内衣和袜子。“公司里甚至很多人要下岗。”他们公司已经准备开拓新市场,来规避欧美特保的风险。

  “中美谈判之后我们期待有利的政策出台,但是目前,企业不应该给政府施压。最多在政策出台以前向政府提点意见。”上海东方国际集团综合业务部部长郭福荣表示。而施张根甚至坦言“不看好”。

  李月印认为:“中国政府应该更加强硬。”所谓的“井喷”是欧美拖延取消配额的最终期限而造成的,现在中国政府与欧盟谈判是一种妥协,即使比12.5%的增长率更高的数字也无济于事。“‘井喷’的现象是暂时的,以后将逐渐趋于理性。”

  6月22日,商务部发言人答记者问时已经透露,美国设限的产品是否适用新办法要具体视磋商的情况决定。

经济观察报

上一篇文章:汽油价格才降又升
下一篇文章:航油涨价再度重创航空公司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纺织业目前困境堪比金融危…[851]
· 纺织业投资出现急刹车[1196]
· 国家为缓解纺织业困境酝酿…[1065]
· 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纺织…[1228]
· 退税调整让纺织业未雨绸缪…[1121]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