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联想遭"黑手"的全球化表情         
联想遭"黑手"的全球化表情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news1.jrj.com.cn/news/2005-06-13/000001237529.html | 点击数:1543 | 更新时间:2005-6-14 | 文章录入:admin6 ]

    面对各种国际上的刁难,联想已能越来越娴熟地应对,这为联想赢得市场的同时,也说明联想逐渐摆脱了可怕的“商业民族主义”,这也是企业走向国际化所必须具备的。

    最近,戴尔在美国的一位销售人员发送邮件试图劝说IBM的原客户采购戴尔的产品时称,“要
知道,联想公司是一家中国政府控制的企业,最近刚刚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尽管美国政府已经批准了联想的收购,大家必须明白一点,现在客户们每买IBM的一美元的产品,都是直接支持和资助了中国政府。”

  在此之前,我并不看好联想收购IBM,可是现在,在邮件事件中戴尔蹩脚表演和联想精彩应对形成的反差,让人不得不开始怀疑:戴尔时代正在谢幕,联想时代已经开启。

    联想之所以成为戴尔攻击的目标,收购IBM是主要的导火索。能让对手感到如针芒在背,从另一个角度也反证了联想收购IBM的成功。按说,如果不是新联想具备足够的挑战实力,以戴尔今日在PC市场的江湖地位,是很难把联想放在眼里的。

  5月30日,联想发表正式声明,对戴尔涉嫌不正当竞争一事做出公开反应。联想的三点声明体现了一个明理的国际化企业的应有反应,客观公正,语气谦和,没有丝毫煽动,将邮件事件定性为不正当竞争,显然比戴尔的“妖魔化”作派技高一筹。几个月前,对于惠普在台湾的针对联想的不正当广告,联想掌门人杨元庆在回应时只是很得体的回了一句:我想惠普作为一个知名公司,可能不会这么做吧。这说明联想的高层摆脱了可怕的“商业民族主义”,理智平和地对待商业诽谤,而这一招将戴尔和惠普的强硬攻势化为无形。

  联想娴熟的应对正使其逐渐成为市场的赢家。不仅国内获得了民众广泛的声援,连收到邮件的美国采购负责人的回复邮件中都写道,“不同公司的接触交往中,我可以很坦诚地说,就联想是一个中国政府背景的公司讨论,并没有发生。有意思的是,惟一把这当成一回事的只有戴尔,这让戴尔显得廉价。”邮件事件不仅暴露了戴尔的员工素质不高,也让人们对其产品产生怀疑。既然在金钱的面前戴尔可以无视商业道德,同样,在利润面前,戴尔是不是也会将顾客弃之如履?

  同理,新联想表现出的“大家风范”,也让人对其产品心怀期待。在联想二十年的成长过程中,曾聪明地利用了国人的民族感情,将这个国产品牌做大做强。但早在联想拆分时期,其宣传策略就不打民族牌了,柳传志对此的说法是:联想未来要国际化,不能只打民族牌。毕竟,在全球化的面孔上,民族牌更像一个区域性的标签。收购IBM后,联想需要面对的是原来IBM在全球一百六十多个国家的业务,数百个民族,由黄种人延伸到白人、黑人,从宗教融合的中国到极端对立的中东。原来的联想只会做亚太区、甚至于中国区的业务,每迈出一步都会被打击,因为太民族化了,若想国际化,必须有国际化的胸襟和视野;若想国际化,就得换下“民族”脸。从民族化到国际化的嬗变,联想完成了从茧成蝶的飞跃。

  “杀敌三千,自损八百”。要走出国门,就必然会遇到各种对手和新的挑战。联想的成熟之处在于深知市场攻略的对象是消费者,以质量和服务来赢得消费者,把市场交给成熟的消费者来公断,而没有刻意上纲上线,陷于无尽的“口水战”。既然有全球化的市场攻略,就必须辅以全球化的市场心态。

  联想的遭遇并不是个案,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类似问题。在后WTO过渡期里,贸易壁垒处处清晰可见。可以预见,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门,在他们做大做强时,也会遇到更多的遭对手诋毁的尴尬。中国企业不仅仅面临着游戏规则的障碍,其他的风险同样需要考量和化解。

  ★文/汤亚键

上一篇文章:硬软件行业:税控收款机市场是最大热点
下一篇文章:中国钢铁业拉低全球海运价格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12]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8]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51]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5]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4]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7]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1]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91]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2]
 
· 联想启动“政治危机”公关…[854]
· 联想第四季度亏损9亿港元…[793]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