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降价步步紧逼药企叫苦不迭         
降价步步紧逼药企叫苦不迭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news1.jrj.com.cn/news/2005-05-27/000001224786.html | 点击数:1351 | 更新时间:2005-5-30 | 文章录入:admin6 ]

    昨日,继纺织股之后,近期一直表现坚挺的医药板块个股也纷纷跳水、挤进了跌幅榜之首,其中,前期走势良好的天士力、现代制药等跌幅均超过7%。

    记者通过多方渠道了解到,近期,医药新规即将频频出台狠挤“药价泡沫”,是这次该板块跳水的直接导火索。

  新规频出“降价风暴”将至

    飘在医药板块头上的“阴云”,最近有点多。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公开透露,卫生部已基本确定要取消医院药品加价。此举意味着国家多年来给医院的一个特权———药品可以加价15%作为医院收入补贴的好日子即将结束。

  同时,“国家发改委拟对进入医保目录的16个抗感染药物和7个新品种启动降价,平均降幅在60%以上,个别降幅将达到93%”的传闻更是甚嚣尘上。

  另外,发改委又于近期公布了关于《药品差比价规则》的实施步骤。“差比价规则”实施后,将彻底阻止一些药品企业通过换包装、改变剂型等方式变相抬高药价的行为。

  “重重利空消息自上而下刺到了医药行业的穴位上———从医院到药品生产企业、连带药品流通领域统统将作出调整,但由于医院在这个产业链上的特殊地位和定价能力,最终,大多数医药生产企业将承受产业链上传递下来的压力。”国泰君安分析师孙亮告诉记者。

  药业巨头:行业利润受挤压

  处于药品降价风暴眼上的制药企业,对于传言中即将出台的政策显得既敏感又无奈,大部分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整个行业、尤其是抗生素的利润空间已被压至负数。”

  事实上,对抗生素药品言,尤其是头孢类抗生素而言,长期盲目投资导致无序竞争,加之近年一直利空不断,生产成本已提高25%左右,但却面临多项限价措施,平均降价已达30%。

  白云山董秘陈瑛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透露:“抗生素尤其是头孢类产品可能再次降价所带来的影响是全行业性质的,大部分企业都无可避免。”她同时表示,近年来,价格调整一直在进行,整个药品行业的利润是越来越薄。公司希望能够通过成本控制和生产工艺的优势,争取利润增长。

  而针对老字号同仁堂,业内人士对其当前状况分析认为,该公司80%的产品都在医保目录上,如果全行业范围降价,公司业务范围或多或少都有涉及。

  对此,同仁堂证券事务代表贾泽涛表示,由于企业尚未收到相关的文件,对调价药品的品种及幅度等信息还不清楚,所以相关政策对企业的具体影响目前还不好说。她认为如果政策出台,由于企业没有自主定价权,“大家面临的境况是一样的”,对同仁堂而言,如果企业的重点产品在调价范围内的话,公司将通过控制成本和扩大规模来消化政策影响。

    华北制药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医保目录可能降价的22个品种中,华北制药可能占到4-5种,这对公司不太有利。”据她介绍,为应对降价,华北制药将继续加速企业战略转型,逐步改变目前过分依赖抗生素产品的单一格局,走多元化之路。如公司近期推出了莱帕片剂、怡神保针剂两个制剂新品。同时,公司的翁沥通胶囊获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这些都是公司应对下一轮药品降价潮的新利器。

  而同为知名中药企业的东阿阿胶证券事务代表刘兴国则对企业充满信心:“由于企业产品属于国家重点中药保护品种,不在药品调价范围内,所以公司业务不会受此影响。”

  在这一点上,他的看法同部分市场分析人士观点相似。即使在整个行业盈利下降的大背景下,仍然有很多中药企业,具有独家、特殊的竞争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游离于行业环境寻求自身的良性发展。

  影响尚待观察

  “目前,医院45%-60%的收入来源依靠药费,不过,药价虚增只是医院经营空间的一小部分,有的药品在医院药房比外面翻了10倍,而按国家规定取消这15%的加价,就相当于减少了10倍中的0.15,作用太小了,这还不排除医院和生产企业私下谈判出厂价的可能。”孙亮说。而医院类上市公司万杰高科、长安信息旗下都包含肿瘤专科医院的业务,届时可能会有所涉及。

  对于国家发改委拟对医保目录22种产品降价之影响,华夏证券分析师邹新进表示:“头孢类抗生素首当其冲,丽珠集团、白云山、华北制药、哈药等主力产品都在此范围之列。”

  对于很有可能到来的药品降价潮,平安证券分析师杜冬松表示难于认同,“这样做并不符合市场规律。”他同时预测政策出台后,高端抗生素降价幅度将在50%~60%,但中药降幅相对较小,预计整体药价下降幅度在20%左右。

  另外,上海医药、广州药业、国药股份、一致药业、桐君阁等药品流通企业也会在产业链的震动中,受到余震。

  药价下调加速行业结构调整

  在医药行业药品价格持续调整的过程中,具有创新专利药物的企业、实行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的企业和大规模的产业链一体化企业将会获得更快的发展。我国政府对药品的定价实行优质优价原则,对于一类创新药物给予高达75%的销售费用与利润率,拥有创新专利药物意味着企业将获得高额的利润。

  中成药的最近一次降价是在2003年3月,当时原国家计委公布了267种中成药最高零售价格,限价的平均降幅在10%-15%之间。此后,国家《医保目录》中的中成药价格就再未作过大的调整,显示出国家对中药行业一如既往的大力扶持。近期国家不会出台针对中成药的降价政策,但随着化学药品连续降价,一些临床用量大、生产厂家多的普通中药将来也存在降价的可能。

  我们看好同仁堂、广州药业这样的传统品牌企业,因为国家会按照优质优价原则给予特殊定价政策;也看好产品独特、具有自主定价能力的中药企业,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等。


   

上一篇文章:轿车业盈利能力向国际厂商看齐
下一篇文章:遏制偷逃税现象一体化征税考验上市公司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药企产能五成闲置药品委托…[1088]
· 九大药企集体应诉印度青霉…[1159]
· 政策抑制仿制药过热中国药…[1097]
· 4千药企产能剩余近半协会…[1268]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