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多家高速公路行业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5]77号《关于公路经营企业车辆通行费收入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要求,自2005年6月1日起,对公路经营企业收取的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收入统一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应该说,国家近几年来针对高速公路出台了许多政策,比如2004年5月交通部等六部委联合开展治超行动,主要高速公路车流量在经历了短暂下滑后均快速回升,运输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稳定。2005年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重收费工作,对货车超载部分实施加重收费,从皖通高速旗下主要高速公路实施计重收费的5个月的实际效果看,在收费水平提升30%以上的同时,车流量并没有出现明显下滑。此外治理超载也有利地降低了道路养护成本,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而今国家出台的降低营业税的政策,进一步体现出了国家对高速公路板块的扶持态度,无疑也将进一步提高相关公司的盈利预期。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在高速公路企业降低营业税的问题上已酝酿了近两年,如今最终出台并不让人感到多少意外,毕竟像交通行业的其他领域,如港口,其营业税早就只有3%,高速公路领域的征收标准的确有些偏高。然而,高速公路企业的降税是在国家减少煤炭、金属等行业的出口退税以及上调纺织关税的背景之下出台的,相形之下,也就显得难能可贵了。此次营业税率的调整从6月1日开始,对公司2005年业绩影响普遍为每股收益增加约0.01-0.02元,对2006年业绩影响约为0.01-0.03元。
也许是看到了国家对公路板块的支持,基金经理心领神会地在该板块上大举增仓,比如中原高速、福建高速一季报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清一色全是基金,其合计持股已占到了流通盘的30%。应该说基金的这一举动比较符合他们所奉行的防守反击的稳健策略。由于高速公路类上市公司主要业务就是对过往车辆收费,其经营权往往一签就是25年甚至30年,这样就使得公司拥有了稳定的利润来源和充足的现金流量,并且此业务特点赋予了高速公路的应收款奇少的优势。比如宁沪高速2004年末的应收账款仅有1584万元,皖通高速2004年末的应收账款更是为零,这表明高速公路公司的财务非常稳健。
目前两市总计有东北高速、楚天高速、华北高速、延边公路、海南高速、海越股份、重庆路桥、现代投资、五洲交通、深高速、皖通高速、中原高速、粤高速、山东基建、赣粤高速、宁沪高速、福建高速、湖南投资等18家高速公路公司,从这些公司的成长性来看,2004年除东北高速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出现亏损外,其他公司均业绩优良,并有较大幅度增长。从地域角度来看,我国“十五”期间将重点建设“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华北高速、宁沪高速、福建高速、皖通高速、中原高速等公司的主要公路资产位于“五纵七横”主干线上,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而拥有较大的车流量,它们在全国路网中的拥有较高的地位。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高速公路板块财务稳健、区域垄断的特点,注定它不可能出现爆发性的增长,因此很多上市公司为改变本地区域面积和汽车数量有限的“单一市场风险”,正在谋求走出去,来实现更大的收入来源。比如深高速2004年底拟斥资1.79亿收购了广云公路公司30%股权;2004年底拟斥资28.76亿建设南光高速公路;2005年初拟将斥资18.39亿元收购广东清连公路发展公司56.28%的股权并取得清连一级公路56.28%的权益,最近公司又斥资收购了湖北境内的武黄高速公路。此外皖通高速也在不久前称将斥资13.5亿元收购高界高速公路49%的股权。
当然,业绩增长并不一定要通过收购,还可以通过自建等形式达到,从目前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来看,山东基建、楚天高速、宁沪高速等高速公路股均有着类似的信息,这样就使得此类个股在本来业绩就可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获得了加速增长的动力,建议投资者不妨对这些个股给予一定关注。
●余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