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药价降幅40%+利润增长20%医药业分析         
药价降幅40%+利润增长20%医药业分析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news1.jrj.com.cn/news/2005-05-19/000001217804.html | 点击数:1669 | 更新时间:2005-5-20 | 文章录入:admin6 ]

    投资主题:具有独特品牌优势中药及有优势竞争力的特色原料药企业
   
    1、2005年1季度以来,医药行业的业绩明显增长比较明显,开局不错,各个子行业的利润明显回升。

    2、目前的医药环境竞争比较激烈,医药行业整体的销售增长比较快,但是销售成本也同比增长,使得很多企业增收不增利。2004年,医药工业共实现销售收入3213亿元,同比增长17.39%

    2004年,我国医药工业销售成本2,316亿元,同比增长20.48%,成本增幅高于销售收入增幅。其中化学原料药715.66亿元,同比增长21.44%;化学药品制剂571.8亿元,同比增长18.11%;中成药410.33亿元,同比增长19.36亿元;生物制药164.27亿元,同比增长25.54%;医疗器械169亿元,同比增长20.19%,在销售费用方面,医药工业销售费用497亿元,同比增长17.26%,销售费用增幅与销售收入增幅基本持平。其中化学原料药销售费用增长20.23%,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增长19.78%,中成药工业增长11.63%,中药饮片工业仅增长9.11%,医疗器械同比增长17.57%。中药的销售费用增长相对较慢。

  分化进一步加剧:2004年整个行业销售收入却比去年同期增长17.39%,利润总额增长9.25%。但与此同时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我国医药工业共有亏损企业1229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38家,亏损总额比上年同期增加20.20%;这表明,监管重压下,医药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整个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利益格局也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行业利润正由分散到向几大巨头逐步集中。

  我们认为2005年医药行业依然保持着比较快速的增长势头,增幅在17%左右,药品价格的分化以及成本的上升将会进一步加强药品行业的集中度,因此,对我们的医药行业投资而言,选取强势的龙头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可以享受到比较持续稳定的收益。

  3、在化学制剂药行业:在子行业中,化学制药增速放缓国家对于化学药品采取比较强烈的降价措施,国家发改委在2004年6月7日开始降低24个抗感染药品的价格,其中口服类产品16个,粉针剂产品8个。药价降幅达到30%-40%。包括口服类产品罗红霉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克洛等,粉针剂包括克林霉素、头孢曲松钠、奥格门汀等。

  此次降价直接限制了终端零售价格,挤压中间流通环节的虚高利润空间,另外会间接影响某些产品的出厂价格,对于一些以医院处方为主的品种来讲,如果利润空间降低,将会降低医生推荐药品的积极性,影响到企业的市场销售。而且,国家对于医生的回扣现在管理也十分严格,因此,那些营销主要靠回扣来支撑的企业今年的销售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销售与利润下滑比较快,对这类企业的投资应该采取回避的态度。

  从定价的范围和具体数字看,国家对原研发药物限定的最高零售价要高出同品种药品,同时规定非GMP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或最高零售价格指导意见),按照比GMP药品注射剂低40%、其他剂型低30%确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鼓励药物创新和鼓励实施规范化(GMP)认证的意图。此次降价的范围波及面较大,许多医药上市公司受影响,尤其是抗感染药品占据重要地位的部分生产企业,如华北制药、哈药集团、白云山、鲁抗医药、浙江医药、双鹤药业等。

  而且由于差别定价等效应,此次降价会挤压一些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使规模化生产、技术领先的企业获得相对竞争优势,长期看有利于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过程。
   
    因此,对于研发、创新能力比较强不断有新产品推出的企业来说,未来的前景比较光明,这其中,盈利增长明显是的恒瑞医药。尽管丽珠集团受到了药品降价的部分的影响,但是其营销能力以及在未来的原料药的前景使我们有理由对其发展态势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4、化学原料药行业:化学原料药经历了2003年上半年的春天,与2004的冬天。化学原料药行业的收入增加了21.76%,但是利润总额下降了10%左右,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26.65%,下滑到今年的21.75%左右。一些大宗原料药价格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出口退税率下调等是影响企业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

  对于特色原料药,受到国际市场需求以及自身的竞争能力的影响,未来几年会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我们建议可以适当的投资。

  5、中药行业增速加快,2004年中成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717亿元,同比增长19.45%,利润总额增长20.72%。中药行业的整体毛利率保持了稳定的状态,其盈利增长主要是靠有品牌优势、产品独特的公司持续稳定地增长所带动,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同仁堂。而且今年上半年开始,大部分具有品牌优势的中药企业开始调整产品价格,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将主要产品上调了20%左右,市场能够普遍接受。

  6、生物制药与生化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在创新还是在销售渠道的控制,我们认为这些企业都乏善可陈。在目前不具备投资价值。

  7、药品降价促使药品流通领域率先洗牌。我们认为,流通环节的竞争将加剧药品价格和流转体系的混乱状况,对医药行业产业链带来很大压力。尽管目前医药流通企业的行业集中度在逐步提高,但是受到行业的药品降价以及招标采购模式的影响,毛利率不断下滑,更为致命的是2005年医药分销领域将向外资开放,医药流通领域面临再次重组的可能性。

  我们认为目前的大型的药品流通企业并不具有整合能力与较强的赢利能力,因此,对于医药流通企业我们认为应该回避。

  8、从目前来看,影响中国医药行业的主导政策基本颁布完毕,行业进入壁垒提高,但是行业的产能过剩、产品线雷同、缺乏创新等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

  中国近85%的药品消费集中于医院,药品市场的利润分配也以医院为核心。大部分制药企业缺乏差异化产品,不得不付出更高的销售费用,以刺激医疗机构消费,而销售费用率的提高将进一步吞噬利润率。使得医药整体行业并不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

  我们认为,未来两年内如下三种企业可以抵御医药行业的风险:1)拥有差异化新药的企业、2)具有成本优势的化学原料药企业、以及3)销售管理出众的特色中成药企业。

上一篇文章:港口业仍处于高速增长通道
下一篇文章:中国银行业改革--从脆弱走向强健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医药业出现拐点外资伺机并…[849]
· 2005:政策困局下的中…[1044]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