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领先知识产权综合运营商金峰顺泰近日宣布,公开试运行其灵光网云知识产权平台,并同时推出多项世界独有的技术及服务模式,该平台首次覆盖了知识产权商业化运营全流程,预示着中国知识产权即将迈入“云服务贯通时代”。本报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金峰顺泰常务副总裁李笛。 中国证券报:这次上线试运行的灵光网云知识产权平台,它突出特色是什么? 李笛:首要的特色是“贯通”,灵光平台包括的六个模块,贯通了知识产权从创造、保护、管理到商业化转化的全过程。目前国内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并不是专业性不够,而恰恰是由于专业性过深,过于细分,这样在服务业态上,反而会造成权益者(客户)无所适从。需求在、服务也在,但对接很难。现在推出运营平台的模式,就是为了让权益者能够一体化地解决他的全过程需求。 第二个特色是“跨领域”,在平台上既可以看到公益性质的知识产权商业普及节目(灵光评介),这是媒体的领域;也可以看到新一代的iCAS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包括呼叫中心和客户服务体系,这是咨询的领域;还可以看到像灵光凭证这样前沿性的IT云技术研发产品,它在全球已经申请了超过20项专利,这是IT互联网领域。从需求出发,从趋势出发,我们组成了跨领域的团队,推出跨领域的模式和业务,来满足权益者的整合需求。 第三个特色是“杀手级业务”。该平台在知识产权方面,在保护(确权维权)、服务、媒体、培训等方面,都有非常鲜明的新业务,而且它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例如灵光凭证,它能够在几分钟内完成随时随地的确权。达到这个程度,在知识产权与科技最发达的美国,目前也没有同类产品。 中国证券报: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何在? 李笛:知识产权可以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业务来经营,而不是进行简单的行政管理。许多国内企业现在已经走到这个阶段了。 例如,我国一家著名的消费类电子企业,其主营业务是生产、销售消费类电子产品,但公司去年的营业收入中,接近3000万美元来自自有专利技术对外的授权许可收入。这家企业现在已经不仅是销售电子产品了,它在销售智慧。 另一个例子,来自于我国很多创业企业的普遍现象。创业企业大部分都是依靠核心技术来启动的,但创业企业的失败率也是很高的。大部分创业企业不是因为核心技术失败,而是因为市场竞争、企业管理等等而失败。我们关注的是它失败之后还剩下什么:知识产权。大量创新的知识产权随着创业企业的解散而消失了。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白白地浪费掉了。 事实上,这些企业的智慧可以变成主营业务收入,也可以变成倒闭之前最后的救命钱,但企业不懂得如何来做。因此,我们给一个平台,从全过程来帮助权益者轻松地发现、挖掘、实现他们的知识产权价值。而我们面对的,也就是这样的未来:现在美国标普500指数的500家企业,它们的企业总资产中90%都是无形资产。如果中国也走到这一步,那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中国证券报:你们与其他现有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是什么关系? 李笛:应该说是竞合。我们既没有需求、也没有动力去做一个彻底取代现在整个知识产权服务链的平台,而是共同挖掘市场的潜力。这个市场现在还远远没有达到红海竞争的开发程度,尽管国内做某一种知识产权类别的代理公司,排名前十的年营业额都超过亿元人民币,但这还只不过是开发了冰山一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