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产权市场 >> 产权资讯 >> 正文
马志春:产权市场迈向资本市场的逻辑         
马志春:产权市场迈向资本市场的逻辑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www.cnpre.com/info/news/index.php?modules=show&id=30234 | 点击数:1236 | 更新时间:2010-4-28 | 文章录入:admin2 ]
    产权市场为什么可以成为资本市场呢?只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才能够准确把握产权市场的发展方向,即时调整产权交易机构的战略规则和经营目标。
  产权市场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无论是业界同仁还是监管部门都在努力地摸索和实践,并为这样一个命题不断寻找着依据,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逻辑,作为业内人士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本源。资本市场是西方传入中国的泊来品,既然产权市场是资本市场,那么为什么没有在资本市场已经存在了两三百年的市场经济国家产生,而是在市场经济刚刚走过三十年的中国产生呢?难到中国特色可以代替资本市场的本质和规律吗?产权市场为什么可以成为资本市场呢?只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才能够准确把握产权市场的发展方向,即时调整产权交易机构的战略规则和经营目标。
  众所周知,各地产权交易机构无一例外的是以国有资产流转为主业,交易品种涉及企业股权、实物资产、知识产权、债权以及一些资源性国有产权,即使是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亦是如此。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只有国有产权才有流动需求吗,肯定不是;国有资产依靠强制力约束进场交易吗?是个理由,但不是主要原因,至少不会成为产权市场迈向资本市场的根本原因。资本市场居于一个国家金融活动的核心层面,资本市场的功能包括资本的形成和资本的流动,而这种资本之所以可以形成和流动的原因是什么呢?不是投资人对资本权益现实的需要,而是基于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乐观判断而产生的对未来现金流的需要。既然这种基于资本的投融资活动是针对未来的还没有发生的现金流,因此在文化、制度、法规保护下的信用体系才是资本市场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清楚产权市场迈向资本市场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产权市场的信用体系如何建立。
  产权市场交易品种的主流是以企业股权为代表的各类生产力要素的集合体,因此产权交易通常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物力和财力的复杂交易过程,即所谓的并购行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投资方往往是交易的主导,是风险和收益的直接承担者。投资方在做出投资决策前最大的成本是获取真实、全面、准确信息的成本,而保证这些信息的真实、全面、准确就只能依靠市场的信用体系了,这是活跃投融资活动的必备要素,更是市场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作为资本市场主流的证券市场是最能体现这种信用体系重要性的市场了,而且仍然还在不断地强化和完善。证券市场的信用体系包括以诚信文化为主导的市场规则体系,以国家信用为背景的证监部门监管体系,以及以法律法规为支撑的司法制裁体系,最终形成了以政府监管部门和法律约束为主导的信用保障体系。在这样的信用担保体系下,绝大多数投资人才敢于依托信息披露的内容做出投资与否的决策,否则交易根本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说证券市场的生存和发展大部分是依靠国家信用来支撑和维护企业信用才得以形成规范的资本市场,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靠商业契约的信用是几乎是没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所以并购交易的规模比证券交易的规模要小得多,企业并购的门槛要高得多,并购产权的流动性要差得多。那么,产权市场的信用体系是怎样的呢?
  产权市场的信用保障体系不能参照证券市场的方式建设,而是形成了以出资人监管为主导、交易所自律为辅助的信用保障体系,这既是企业国有产权处置的需要,也是产权市场发展初期的选择。
  由于目前的产权市场刚刚起步,市场的监管系统、中介服务体系和交易所都还处于很不完善的阶段,特别是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市场监管部门缺位,因此产权市场的信用保障体系不能 参照证券市场的方式建设,而是形成了以出资人监管为主导、交易所自律为辅助的信用保障体系,这既是企业国有产权处置的需要,也是产权市场发展初期的选择。虽然国资委作为产权市场最大的转让方,其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为交易市场注入了部分国家信用,也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则,但必竟不能涵盖各类国有产权或公有产权,而国有资产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和交易所数量较多的现状更是增加了建设产权信用保障体系的难度。所以目前的产权市场均以国有资产交易为主业,同时囿于区域市场的政策环境和区域特点,不同地区交易品种和交易规模差距较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既然产权市场的信用保障体系是以作为交易一方的公共部门为主导来建立的,那么产权市场的信用保障体系就是公共部门所代表的政府信用的延伸,如果此类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在不同的公共部门不断的复制,产权市场也就相应的成为公共资源实现资本化过程的特色资本市场了。当然,随着国家的民营经济比例不断增长,私有产权得到更加完整的保护,公民社会的法律、制度环境得到进一步强化,按照上述逻辑,专业从事产权投融资的民营机构是否也可以通过不断的建立和积累自身的商业信用,成为产权市场这类特色资本市场的主体了呢。所以我们相信,随着产权市场在公共资源资本化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国家必然会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和完善这个特色资本市场的信用体系,并逐步将部门信用、个体信用保障体系升格为国家信用保障体系,产权市场作为真正的资本市场也将服务于全社会,并实现系统性的繁荣。
  第二个问题是产权市场当以哪类产权为交易主体。
  从目前产权市场的交易品种来看,真可谓品类齐全、丰富多彩,当然出于交易机构生存发展的需求,各地交易所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摸索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各地交易机构的交易额统计连年大幅攀升,表现增值率奇迹的案例也不断涌现,但是从产权市场定位方面,交易机构对于交易品种的考虑并未刻意去区别一般商品交易和资本品交易的界线,交易机构对于产权投融资活动也并未揭示产权资本的增值路径和财富效应,因此也就造成了社会各界对产权市场定位模糊的质疑,致使很多人甚至不能理解产权交易机构和拍卖公司、房地产交易中心等机构的区别。
  我们从常规的学习来理解资本市场,普遍认为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理所应当是资本品,所谓资本品应当是能够带来未来现金流的权益性资产,而不是一般的商品,这也可能是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最重要的区别。应当说资本品的范围也非常之广,例如企业的股权,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形成的债权,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以及知识产权、技术产权、特许经营权、商品期权等等都可以成为资本品,因此资本品不在于是以什么形式存在,而在于其有没有预期收益的功能,并依此延伸出资本的形成或产权融资的功能,当然这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需要产权市场不断努力创造更多的金融衍生品和创新产权融资服务。这样看来,产权市场这个特色的资本市场范围是非常之广、创新空间非常之大,但精细化的资本运作要求也非常之高。
  从目前来看,我们可以看到的最大需求要算中小企业投融资和权益产品资本化过程了,面对这样的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和拓展是产权市场唯一的出路,不断开发资本品的交易和融资功能是产权市场的长远目标。
  我们再次感叹中国产权市场为资本市场发展所做出的创新与探索,也进一步理清了产权市场主业品种和操作模式的发展方向。当前产权市场作为区域资本市场面临着极大的市场需求,而中国金融资源的资本化过程还远远不及发达国家的水平,应当说产权资本市场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从目前来看,我们可以看到的最大需求要算中小企业投融资和权益产品资本化过程了,面对这样的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和拓展是产权市场唯一的出路,不断开发资本品的交易和融资功能是产权市场的长远目标。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正是从这样一个思路出发,不断研发产权市场的主业品种,并制定和形成中心的产品手册,抓住区域交易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为打造规范的区域资本市场夯实基础。
  总之,产权市场的问题是系统上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品种上的问题,要从根本上理清产权市场迈向资本市场的基本逻辑,才能找到产权市场正确的发展路径。产权市场作为服务于全社会的资本市场,建设初期没有政府的行政强制力支持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而政府的政策资源不应当仅仅停留在个别部门的层面,而应当从全社会公共需求的角度,从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高度来促进产权市场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建议国家能够尽快出台《产权交易法》,赋予产权市场或产权交易所服务于全社会的资本市场法律地位,明确从事市场监管的公共管理部门,规划市场交易的品种和服务,形成市场基本的交易规则,尽快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中国产权交易所网
上一篇文章:中国银行与重交所全面合作
下一篇文章:首只产权市场基金操盘实录:盘活烂尾楼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