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biz.jrj.com.cn/2008/10/2807082493083.shtml | 点击数:758 | 更新时间:2008-10-28 | 文章录入:admin6 ]

    本报记者 李亚舟

  广东省江门市列入国家发改委公告的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达16家、零部件生产企业300多家,年生产摩托整车413万辆、出口118万辆,已形成以整车为龙头、零部件生产配套发展的摩托车生产制造基地,其品牌效应得到业内人士公认。

  “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只要不断创新,制造业是永远不落的太阳”,拿这句话来形容广东江门的摩托车制造产业再贴切不过了。

  当前,江门市已从摩托车“制造大市”走向“创造大市”。这个集“中国摩托车产业示范基地”和“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于一身的“中国第一侨乡”,正在走一条将摩托车产业做大做精做强,提升产业层次的路子。

  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江门的摩托车工业是由贸易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因江门拥有众多的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加之海外侨胞可以带一定的免税商品回国的政策,具有经商传统的江门人慢慢搞起进口摩托车贸易。由于政策宽松、需求旺盛,江门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进口摩托车交易基地,当时全国的进口摩托车约有50%是从江门中转到全国各地的。

  随着贸易越做越大,一些商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完成了原始积累,并开始涉足制造业。1992年之前,江门市只有个别小型摩托车零配件生产厂家,工业产值只有1.62亿元。随着大长江集团1992年正式成立,江门的摩托车工业开始走上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之路。

  大长江集团是一家以生产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为主的大型中外合资企业。公司一开始便引进日本铃木公司的产品和制造技术。公司产品始终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在大长江的示范带动作用下,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有更多的摩托车贸易经销商进入摩托车制造业,到1998年,全市规模以上摩托车生产厂家发展到9户,年产摩托车23.1万辆,年产值达19.93亿元。从1996年至今,江门市摩托车产业工业总产值以每年平均递增30%的速度在增长,成为全国同行瞩目的研发、制造基地,成为全国摩托车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地级市。

  政策引导,品质为本

  当前,不少人提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摩托车行业被认为是一个逐渐走向没落的产业,特别是汽车工业正在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很多大城市甚至实施了“禁摩令,限摩规”。然而,江门市委市政府,没有被“夕阳产业”的言论所左右,在江门看来,它依然生机勃勃。

  2000年,江门不失时机地出台了有关政策,明确把摩托车工业定位为江门市的支柱产业之一。2000年和2002年,江门市成功举办了两次摩托车工业博览会;在初步打响江门的摩托车品牌之余,2002年,江门批转下发了《关于鼓励和扶持摩托车及零部件生产发展意见的通知》,对摩托车工业的供地、用电、规费、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作了明确规定。这些政策措施,坚定了投资者的信心,直接推动了摩托车工业的发展。

  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了外地一些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如迪豪、力帆、宝德、镇怡等纷纷向江门集聚;同时,江门加大力度实施零配件本地配套战略,通过以大带小,以强促弱,依托大长江、中裕等优势摩托车企业,吸引了全国各地摩托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和供应商到江门投资设厂,提高了江门摩托车工业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逐渐形成了一个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产业链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

  为了更好地给摩托车生产企业提供方便的专业技术和检测服务,江门市政府投资3000万元建立了广东省质量监督摩托车产品检测站,该检测站承担摩托车产品“3C”认证、生产准入考核和环保认证的产品检测任务。

  2007年,江门出口摩托车118万辆,整车出口额达到5.22亿美元,零部件出口达2359万美元。出口地区除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外,就连经济发达的欧洲各地也疾驶着江门制造的摩托车。去年,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在江门就有7家。

  在全国摩托车产业的分布图上,江门仅从产量来说并非全国龙头老大,但其摩托车产业发展的质量却是最高的,其中大长江集团实现全国产销量“五连冠”,其“豪爵”品牌摩托车连续三年获得行业排名第一。“用国际上最严格的标准,自然可以打造出中国名牌,甚至是世界名牌。”大长江集团有关负责人的一句话,印证了江门摩托车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技术研发,产业升级

  “产业规模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如何提升产业的整体素质和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着眼长远,江门市委市政府敏锐发现了阻碍江门摩托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需提高;二是个别零部件还没有实现本地化生产,成为江门摩托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如今,江门摩托车产业正走在自主研发、产业升级的新路上。传统的摩托车产业,正在江门焕发新的生机。

  在蓬江区宏达工业区内,一幢平凡的大楼上挂着“广天机电研究院”的牌子,但就是这个江门与天津大学、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合作组建的研究院,自2006年11月建成以来已向国家提出20多项摩托车专利申请,一系列研究成果已投入到生产中并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江门市已有多家摩托车企业建立了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龙头企业大长江集团与日本铃木株式会社成立了全国首家摩托车中外合资研发企业——铃木摩托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形成了以研发、生产、经营、零配件配套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创新体系。

  注重技术研发,自主创新,使江门的摩托车产业拥有了自己的“独门绝技”和核心竞争力,在国际舞台上和同类知名品牌同场竞技的过程中,跳出了摩托车行业“价格战”的怪圈,产品附加值和企业利润大幅提高。

人民日报

上一篇文章:钢企减产多米诺煤炭需求大幅缩水
下一篇文章:食品油行业“入冬”:花生油价格五年来首降一成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