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丽娟发自上海
随着汶川大地震救援和重建的深入展开,对医药、水泥、钢铁等方面的需求急剧上升,同时引起资本市场强烈关注。
对医药行业拉动有限
由于地震造成的惨重伤亡,使得药品成为目前灾区紧缺物资。5月2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救灾急需的药械目录,目录显示消毒药品,止血、止痛方面药品,抗破伤风疫苗,以及心电监护仪、床旁X光机等23种器械设备都是目前灾区急救物品。
“我们正在紧急采购这些器械和药品。”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日前的发布会上表示。
受医药用品需求增加等消息的刺激,自地震发生后,医药板块股票出现大涨情形,但在随后几天出现回落。业内人士指出,这反映出抗灾对医药企业的拉动并不明显。
“地震灾情需要的主要是抗生素和止血、止痛药,这些都是普通常备药。筹措这些药品并不难,主要是就近原则,并且有不少企业进行了免费捐赠。”长城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王茜认为,抗震救灾所需药品大多为普通药品,生产企业众多,而药企真正的盈利点仍在毛利率比较高的新药上。
据了解,医药行业火热的捐助正在进行,大量企业捐赠了灾区急需的各类药品。其中,亚宝药业捐赠价值300万元的急需药品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华北制药集团筹集了价值100万元的抗感染类等灾区急需药品,健康元集团也准备了价值500万元的抗生素药品支持灾区。国外企业如强生、辉瑞都提供了价值1000万元的现金和医药、护理产品赈灾援助。
国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汤小生也认为,医药类公司的短期受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虽然此次地震伤亡惨重,受伤需医治者可能达数万人,预计会对输血、伤科用药、手术用药、抗生素,以及相关医疗器械产生灾用需求,但对行业实际影响不大。而且医药行业产能过剩严重,此次增加的灾用需求虽有数万人,会产生小部分增量需求,但整体来看,对相关行业企业的影响是轻微的。
光大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张美云则表示,基于此次灾情特别重大,抗感染药品存在市场放量,对上游医药原料药的生产将形成较强的支持,短期内大量的赈灾药品,将拉动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解热镇痛类医药原料的需求。她同时认为,随着灾区重建,水泥、钢铁等将取代医药,成为市场热点。
四川水泥、钢铁最易受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灾区已有300多万间房屋受损,大量公路设施被破坏。随着抗震救灾的进一步推进,地震灾区将迎来艰巨的灾后重建任务。而灾后重建必然对水泥建材、钢铁等产生巨大需求。
东方证券行业研究员罗果判断,灾后重建将拉动四川省及周边区域的水泥需求,预计将造成区域水泥价格的上涨。目前四川的A股水泥上市公司主要有双马和四川金顶两家,“如生产未受影响,两公司则将成为灾后重建中受益最大的公司”。
但由于水泥、钢铁等行业的运输条件、成本限制,并且四川地区地处盆地,运输十分不便利,注定了重建家园将以当地或附近企业为主力。
据了解,由于蜀道难行,即使离成都较近的宜宾和达洲地区运输水泥到大成都区域,每吨运输成本都在150元-200元左右。“因此周边水泥很难大幅度入川,即使国家采用行政手段调拨建材,也不可能让这些建材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甚至有可能采用支援的方式。”中投证券行业研究员李凡认为,四川以外的建材企业恐怕不会通过此次地震获得正面影响。
国际金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