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两化融合下的企业创新         
两化融合下的企业创新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finance.jrj.com.cn/news/2008-03-17/000003414780.html | 点击数:678 | 更新时间:2008-3-19 | 文章录入:admin6 ]

    【赛迪网讯】从“十七大”到2008年“两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大背景下,大量的市场需求应运而生,给予企业更多的机会和创新空间。对于广大中国IT企业和跨国企业来讲,如何把握市场机遇,发挥自身能动作用以及更好地开展协同创新,已成为当务之急。

    两化融合 市场需求广阔

    对于“两化融合”,微软认为,信息化的中心思想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在现有的行业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中国目前提出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战略,将信息化的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过去我们是把信息化本身作为一种工具来推动行业的发展包括工业化,现在可以理解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放到同等地位,除了推动工业发展外,其本身独立成为一个行业。典型的代表是目前的软件外包业,软件产业属于信息化的范畴,软件是信息技术的灵魂,是人类知识的重要载体,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机融合的“黏合剂”。而目前软件产业除了推动行业信息化,更成为一种工业化的行业。因此,融合本身既有推动工业化的作用,又有把工业化进程现代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信息化本身已成为一个独立行业。

    在这种环境下,IT行业有更多的机会来参与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过程中,更积极地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首先,非IT企业需要信息化来帮助他们,无论工业制造业、农业还是销售行业,它们都需要科技、信息化来帮助它们,因此IT企业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做,来帮助现有的企业信息化;另外,如果把信息化本身看作一项重要的行业,目前很多企业都在自己做信息化工作,而IT企业做企业的信息化是有优势的,如果IT企业能够承担起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扮演一种专注于企业信息化的角色,让所有的企业把信息化工作交给它来做,这在中国来看,内需是非常大的,蕴含的市场空间也非常大。所以,目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给IT企业带来了大量的机会。

    从信息化如何推动产业发展来看,比如在企业里面,IT系统越来越重要,已经由目前滞后于业务的技术手段,变成了给业务决策提供支撑的方法。更重要的是IT在企业整个的战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IT变成了举足轻重的工具,提供智能性的决策帮助。从具体的需求来看,PC、互联网、可移动计算机在逐渐走向融合,包括软件再加上服务。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框架,囊括了微软现在提倡的很多内容,比如软件应扮演什么角色,比如SOA(面向服务架构)、Web(网络)服务等。我们并不认为,软件作为产品的优势会消失,软件作为一种服务,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机遇凸显 跨国企业需本土化

    中国越来越大的内需市场,成为带动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市场所创造的机会完全有可能孕育出影响全球的应用与信息化产品。庞大的内需市场给予企业很多机会去创新,从而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在此过程中,企业的创新成果更具有推向全球的机会,因此,很多国际企业都是从本国国内做起,进而走向世界。国内市场可以理解为是企业的创新成果走向世界的实验(培育)基地,而中国市场恰好符合这个特征,中国企业应认识到这点,并充分发挥自身在市场中的本土优势。跨国公司也应认清这点,从产品设计、制造到销售都应该进行考虑,先在中国市场推广,再把产品推向世界。比如手机产业,从需求来看,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无论跨国企业还是中国本土制造商,都有很多机会去做产品的外观和功能上的创新,进而推广到全球市场。许多跨国公司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纷纷把自己的研发中心从国外迁到中国。

    作为跨国企业,如何融入中国的创新体系和中国的产业里面?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跨国企业来到中国,需要真正的中国化。中国的市场有非常突出的、不同于其他市场的特点:第一是经济的高速发展,第二是广大的用户产生的需求。不能简单地将外国的成功案例平移过来,需要汇聚全球的智慧加强合作,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打造融合竞争力。另外,我们必须通过战略的融合、联合培养、对机遇的分析,与本地的合作创业伙伴互相提供经验促进产业升级。同时,我们也要向本地的伙伴学习,学习他们的运营以及中国化经验。

    协同创新 企业发挥各自优势

    在产业越来越全球化的背景下,开放型的企业创新已成为潮流,而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的协同创新亦成为必然需求。我们理解的企业创新有多种形式,只不过在不同场合、不同企业、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侧重而已。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微软一直都有自己的创新机制,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与中国其他企业的合作创新模式,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需求更加了解,它们与中国的广大用户联系更广,这是微软同中国企业合作很重要的一点。而微软在某些产品和技术方面更有优势,如果双方合作,把优势结合起来,则能更好地在市场推广产品。这是一种很好的模式,但这并不排除双方各自做强自身优势的可能,双方也可以独立在自己的优势方面开展创新,发挥所长。

    根据IDC的调研报告,2007年微软携手合作伙伴共建生态系统,预计给中国的软件产业创造超过154亿美元的价值。也就是说,微软在中国每赚1元钱,我们的合作伙伴可以赚16.89元。而我们相关的收入,主要来自于OEM(代工生产),来自于ISV(独立软件供应商),还有使用微软平台的软件包,以及提供微软相关的服务。这个数据表明了合作的双赢性以及对于产业整体的价值。

    在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双方都应发挥各自所长。对于微软来讲,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微软如何在其整个产业链上,充分考虑到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多样化的产业,从而帮助微软的客户满足需求。对于中国企业来讲:首先,他们要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资源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减少自身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在目前全球市场的技术商品化过程中,中国企业更应注重国际企业的先进技术和销售渠道,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进而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责任编辑:花草)
  

中国电子报

上一篇文章:山西:二氧化硫排污实行差别收费
下一篇文章:中石化中石油两巨头申请减免成品油进口关税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