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财经要闻 >> 正文
中资银行行长:应重视次贷危机警示作用         
中资银行行长:应重视次贷危机警示作用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www.china-cbn.com/s/n/000002/20080304/000000089634.shtml | 点击数:592 | 更新时间:2008-3-5 | 文章录入:admin2 ]
本报记者 田野 实习记者 马继鹏 发自北京 
 
  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交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两会委员驻地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同一个观点:中国银行业从次贷危机中获得的警示远远大于其所受到的直接影响。
 
  作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次贷危机中所受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杨凯生行长表示,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几家中资银行,与次贷危机相关的投资工具总量是有限的,因此受到的直接影响并不大。 

  他透露,工商银行将在3月下旬公布2007年度业绩报告,“这个报告将向市场作完整、准确的有关工商银行持有美国次贷产品信息的披露。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整个总量是很小的”。 

  此前,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也曾表示,中国银行已经完全出售持有的所有与美国次级债相关的CDO(次级房贷抵押债券及其相关债务抵押债券),考虑与次按相关债券的减值准备以及全额出售CDO的处置损失后,中国银行2007年的净利润较上年仍可获得明显增长。

  尽管就目前一些中资银行已经披露的数据来看,它们在次贷危机中的实际损失并不大,但对于已充分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银行业来说,如何从危机中吸取教训,解决中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风险防范、内部管理等问题,至关重要。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是一个很好的启示,直接在风险管理、内部危机控制等方面给中资银行上了一课。”交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说,“银行一定不能给还不起贷款的人贷款,这是‘天条’。次贷危机的发生就是触犯了这个‘天条’。”

  蒋超良认为,次贷危机给中国银行业一个强烈的警示:银行必须强化风险文化,加强风险管理。此外,还应树立和规范依法经营意识、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强调执行力度。

  马蔚华委员则表示,国内银行将从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更加看重贷款人的资信。不能对没有还款能力的客户进行贷款,以防范风险。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影响不大,但其“预警”作用不容小觑。他分析说,从近期来看,我国房价在部分地区表现出下降的势头,这会不会影响之前通过银行信贷取得资金的炒房人还不得而知。如果这一资金链断裂,我国银行业重演“美次贷危机”不是没有可能。


  李稻葵:次贷危机对中国是机遇(延伸阅读)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李稻葵日前表示,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是一个重大战略机遇。

  次贷危机使得西方一些主流金融机构对资本的需求高涨,他们以往对来自于中国的主权财富投资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现在则是饥不择食,反过来游说并欢迎主权财富基金的进入。

  李稻葵指出,面对这样一个重大战略机遇,中国的外汇储备,不光是中投公司,包括整个外汇储备,都应该抓住这一大好机会。

  (李卫玲)国际金融报
上一篇文章:代表委员热议印花税
下一篇文章:A股加权平均股价降至15.15元低价股数量不降反增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2024年度股东会决…[295]
· 开祥股份2024年年度报告[355]
· 开祥股份召开24年度股东会…[627]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董事会决…[229]
· 开祥股份十届四次监事会决…[18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3247]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94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669]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430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785]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