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权交易所助力上市公司资产整合 |
|
 |
|
产权交易所助力上市公司资产整合 |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www.cninfo.cn/finalpage/2007-10-22/34667954.html | 点击数:680 | 更新时间:2007-10-24 | 文章录入:admin2 ] |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通过产权交易所购买和处置资产的案例日益增多,交易金额也逐步放大。业内专家指出,上市公司为公众所有,管理层所倡导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资产买卖不能仅仅通过“内部协议、一纸公告”了之;产权交易所透明的转让渠道和价格发现功能,今后有望成为上市公司资源配置的平台之一。
收购集团资产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一下子释放出来。上市公司母公司注入资产的热情空前提高。由于许多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或集团)均是国有企业,按照“三号令”的规定,出售的资产都得通过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今年以来,这方面的案例明显增加。
9月底,宝钢集团持有的宝通钢铁92.5%股权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宝钢股份(600019)采用竞价摘牌方式收购该笔股权,最终成交价格为6.01亿元人民币。
此前,岳阳纸业(600963)也通过湖南省产权交易所挂牌公开交易,收购控股股东湖南泰格林纸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拥有的永州湘江纸业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以及一条1760毫米造纸生产线及相关附属资产,收购价格合计为41435.65万元。
今年7月份,江苏小天鹅集团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宁波新乐电器有限公司32%股权和小天鹅(荆州)三金电器有限公司35%股权,两个项目挂牌总价4290.48万元。小天鹅A通过产权交易所竞买的方式将这两项资产收入囊中。
业内专家指出,上市公司在购买大股东资产时,越来越重视产权交易所的作用,除了 “国有资产转让必须在产权交易所挂牌实现转让”这一硬性规定外,主要还在于产权市场的日益规范,以及资源配置功能的提升。上市公司通过产权交易所购买大股东的资产,既是一种程序上的公正,也是防止内幕交易、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有效手段。
挂牌处置股权
交易数据显示,通过产权交易所“转卖”的资产,或多或少都实现了溢价。业内专家分析,产权交易所在相对透明的运行体系中,通过信息公开和充分竞价,能有效地发现投资人和“公允价格”。上市公司在处置资产的时候,也越来越依托产权交易所这一平台。
今年10月初,西部地区一家上市公司通过产交所打包处置数项资产。9月底,江钻股份(000852)将其持有的江苏飞达工具股份有限公司35.431%的股权通过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形式进行转让,挂牌转让最低价为5008万元。长江投资(600119)将拥有的苏州长发商厦有限责任公司55%股权,最终以6338万元的价格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给苏州津津投资实业有限公司。
同样在9月份,宁波联合(600051)子公司宁波联合集团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所持浙江友宁钢制品制造有限公司49%的股权,以经评估确认的净资产值为基价(3000万元),通过产权交易所以公开挂牌方式出让。
市场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在业务调整、剥离非主营业务时,会相应处置有关资产,而这些资产往往以股权的形式为主,评估值浮动的空间较大。通过产权市场挂牌,有利于推动这些资产公允价值的发现,防止资产出现贱卖,损害股东利益。
分析人士认为,除了产权市场通畅的信息渠道,更容易发现买主、发现价格;产权交易项目的快速提升,除逐渐满足上市公司并购和资产整合的需求外,一位长期从事资产审计和评估的会计师告诉记者,产权交易所的服务功能也应该“跟上”。比如,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信息反馈体系,为上市公司提供全国各地的出售、兼并、收购等相关项目信息;提高资产流动性;提升资产评估质量,建立起一条专业的产权并购服务链,才会吸引更多的上市公司参与。(中国证券报)
|
|
上一篇文章:北京:单价10万以上国资交易需进产权交易中心
下一篇文章:云南产交所构建成熟交易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