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外资加速圈地中国电梯业         
外资加速圈地中国电梯业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finance.jrj.com.cn/news/2007-08-29/000002610307.html | 点击数:839 | 更新时间:2007-8-31 | 文章录入:admin6 ]

    8月初,中外合资的华升富士达电梯有限公司宣布一项新订单,其与北京东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彩虹新城项目。92台电梯全部采用富士达CSVF-Ⅱ梯型,总额在2500万元以上。虽然该项目的金额和数量远远小于其此前已经取得的北京饭店、国贸等大型项目的合同,但却比国内企业所拿到的项目要大得多。

  专家表示,由于资金、技术、销售网络等优势遥遥领先于国内品牌,从一定意义上看,国内近400多家电梯厂商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外资品牌在中国本土市场的竞争。

  10年5000亿美元的市场

  10年前的1997年,电梯在中国还算是一种不太常见的奢侈品,市场主要集中在高端商业区和少数高层居民区。

  整个国内的市场也不过是上百亿元人民币,但已引起了外资电梯巨头们的关注。在《中国电梯》杂志编委会主任曹卫东看来,我国的电梯市场开放比较早,而将电梯引入中国的基本上都是日本及欧美企业。

  1980年,中国工业领域的第一家外商投资项目就出现在电梯行业———瑞士迅达投资的中国迅达开业,此后,美国的奥的斯,日本的三菱、日立、东芝、富士达,德国的蒂森,芬兰的通力等世界盛名的电梯公司先后投资建厂,世界八大电梯厂家悉数来华。

  据中国电梯协会理事长任天笑介绍,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电梯需求量继续增长,中国内地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同时也形成了最强的电梯生产能力。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06年,我国电梯需求台数已经超过了15万台。预计未来10年,我国的电梯市场仍将保持每年20%的递增速度,年平均销售额至少500亿美元。

  基于对中国电梯市场未来的看好,华升富士达又开始延长合资协议并加大对中国的投资。6月份,华升富士达合资双方宣布将合作期限延长至40年,并扩建其在华北和华东区的生产规模和物流系统。

  8家外企占据国内市场八成多份额

  实际上,对于中国电梯市场持乐观态度的不只是华升富士达、甚至不只是外资企业,包括很多内资电梯企业也都纷纷涉水抢滩,同富士达等外资企业展开竞争。

  目前在国内410多家电梯企业中,内资企业的数量明显多于外资,占电梯企业数量的80%左右。但是从市场上来看,外资的8家主要企业占据了国内80%-90%的市场份额,内资的数百家企业所占据的份额不过在一两成左右。

  即使是最为知名的康力集团、江南嘉捷等电梯公司,其年产量也不过2000台左右,内资电梯企业所做的主要工作实际上还是向外资企业提供零部件。

  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介绍说,由于电梯产品具有很强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在整个市场中品牌效应非常明显,而内资品牌由于不具备知名度,即使开发市场,也基本上处于低端产品行列,市场也主要处于二三线城市。

  由于内资电梯企业的低价策略,在利润上,国内电梯企业的利润一般都在10%左右,而外资的最少也在15%左右。而低廉的价格和较低的利润使得内资电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弱,对于技术研发及市场的开拓能力和品牌效应更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内资电梯企业处于的位置确实举步维艰,生存艰难”,他说。

  外资技术中心向中国转移

  一方面国内电梯市场不断扩大,国内企业无力抗衡外资;另一方面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外资电梯企业纷纷通过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加速圈地。

  华升富士达是世界八大电梯企业中最后一批进入中国的,虽然已经颇具规模,但与进入中国市场更早、市场开发更为充分的第一阵营企业相比依然具有差距。

  2006年,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处于第一集团的奥的斯(中国)、上海三菱、广州广日集团三家企业的销售量都超过了2万台;而作为第二集团的迅达、蒂森、通力、富士达、东芝的产销规模也在3000-10000台。

  除了华升富士达宣布将延长合资期限和加大投资外,去年5月,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电机三菱株式会社宣布在双方20年的合资协议届满后,将合资期限再延长20年。奥的斯电梯公司也从去年宣布加大在华投资量,其全球工程技术开发扶梯工程中心也于今年在广州投入运营。

  “对于中国的电梯市场,目前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国内企业如何开拓市场,而是这些外资巨头在中国的圈地运动中如何具体瓜分市场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说。

  他表示,中国的电梯制造业成为继家电行业以后的又一个“世界工厂”。外资电梯企业在华经营的重心已从完成生产基地布局和销售渠道建设方面向把研发环节引入中国转变。随着研发的进行,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产品研发成本将会降低,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而这些将使本土电梯企业面临更为严酷的生存环境。
  
新京报
 

 
 

上一篇文章:宝钢牵手FMG海外寻矿再迈一步
下一篇文章:国际铝业大鳄瞄准中国未来铝需求缺口欲乘虚而入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2024年春节休市安排[201]
· 开祥股份十届一次监事会决…[788]
· 开祥股份十届一次董事会决…[664]
· 开祥股份22年度股东大会决…[670]
· 开祥股份2022年年度报告[906]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244]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3850]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469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254]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2660]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