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许岩 日前,国务院召开关于发展可再生能源会议,提出我国具有煤变油的技术,但煤变油不宜大规模发展,并原则通过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于近期颁布。这是自去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紧急叫停煤炭液化项目并提高准入门槛以来,我国出台的又一关于煤化工的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煤化工行业的谨慎发展态度,力求煤化工发展回归理性。
投资煤化工热情仍高涨
尽管国家对煤化工行业的谨慎态度很明确,但投资煤化工的热情不仅没有降温,反而随着国际油价的强劲走势,大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近年来,我国新型煤化工行业良好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国内外投资机构的关注。外资企业竞相进入中国煤化工行业,提供技术、设备甚至直接投资煤化工项目。南非沙索公司的间接液化技术是世界上唯一实现工业化运转的技术,因此得到了国内煤化工领军企业神华集团的青睐;而在煤化工的下游甲醇制烯烃领域,鲁奇公司已经与神华宁煤集团和大唐分别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
国内企业投资煤化工的热情也难挡。先是云南煤化工集团与华夏银行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华夏银行将向云南煤化工集团提供40亿元资金支持;同日,福建大拇指实业集团在吉木萨尔县注册大成科技公司,准备斥资30亿元在新疆投资煤化工。
与此同时,安徽淮南煤化工基地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批。根据其规划,到2020年将完成总投资712亿元,形成每年2500万吨原煤深加工能力的大型煤化工基地;还有广汇股份(600256)拟增发股票,募集资金总额25亿元,用于投资年产120万吨甲醇、80万吨二甲醚煤化工项目。
煤化工前景可观 压力不小
目前,我国新型煤化工行业已经发展为以煤气化为龙头技术,煤基大规模甲醇为基础中间产品,煤制油、甲醇制烯烃、甲醇制二甲醚以及其他化学品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其中,煤制油是当前高油价背景下,作为富煤少油的中国应当而且必须进行开发的技术。
在这方面,国内企业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神华的直接煤制油技术中试装置已经通过了长周期运行并取得成功;此外,兖矿集团开发的低温费托合成技术也已得到全面中试验证,可以满足工业化示范要求。
但同时,煤变油不仅投资大,而且其在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资源压力、环境压力、技术压力和成本压力也异常突出。据了解,即使是水平相对较高的神华集团,生产1吨油平均需要耗费4吨煤。此外,煤变油耗水大,对环境污染很严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院长杜铭华称,1万吨的煤化工项目,基本等于1个亿的投资。按照这个概算,没有上百亿的投资,基本上没有办法上煤化工项目。
甲醇和二甲醚为高耗水产业,每生产一吨甲醇需要2吨水,而生产一吨二甲醚约需3吨水。以此计算,太工天成(600392)(行情,资讯)的40万吨煤化甲醇项目和20万吨二甲醚项目每年需要用水约100万吨。而山西是缺水省份,据2006年1月水利部发布的《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山西人均用水量在全国排最后一位,仅168立方米,不到全国人均用水量的2/5。尽管前景诱人,但截至目前,太工天成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仍没有正式开工。
证券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