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记者 程云杰 任芳)中国首部规范中央企业投资的规章《中央企业 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自本月1日开始施行,旨在规范中央企业投资活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的调整,促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6日在北京答记者问时指出,加强监管是“客观需要”,因为目前各中央企业对投资活动的管理有较大差异,中央企业行业分布过宽,部分企业主业过多、主业方向不明,资源配置不合理。2004年中央企业投资总额约1万亿元,其中非主业的投资约占5%。大部分企业的投资行为较为规范,投资的重点基本集中在企业主业上,但少部分企业非主业投资比重偏大,存在盲目多元化投资问题,投资管理上漏洞和隐患较多,亟待加强监管。
《办法》指出,国资委作为中央企业出资人代表,对中央企业的重大投资活动进行监管是其重要职责,但同时强调企业是投资活动的主体,国资委必须尊重企业的投资自主决策权,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监管主要是把握方向,通过确认企业的主业及对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审核,引导企业投资向主业集中,控制非主业投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办法》要求国资委对企业投资活动实施全过程管理,主要是事前通过企业年度投资计划、追加项目和重大事项的报告,掌握企业投资活动的基本情况;事中通过投资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存在共性或倾向性问题加以必要的指导;事后通过投资项目后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管理等。目前,国资委管理166户中央企业,资产总额10.6万亿元,大多分布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详细进入>>>
央企投资管理办法近期出台 3类企业须上报审核
·一是资产负债率进入黄灯区,为65%至70%; ·二是非主业投资超过总投资的5%; ·三是非主业资产超过总资产的5%。
业内人士称,办法虽然没有明确禁止央企投资非主业项目,也没有限制投资非主业项目的种类,包括证券、期货投资等,但三条“红线”把非主业投资压缩到极为狭小的规模之内。目的是引导央企发展主业,减少非主业投资的风险。
——央企投资管理将受规范 三条红线严控非主业投资
3条“红线”把非主业投资压缩到极为狭小的规模之内,目的是引导央企发展主业,减少非主业投资的风险。
延伸阅读——>>>
=== 央企将加强风险管理 ===
国资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央企将加强风险管理
新华网北京6月20日电(记者 任芳)国务院国资委20日公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提出具备条件的企业在董事会设风险管理委员会,企业总经理就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向董事会负责。
《指引》包括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原则、基本流程等内容,并提出风险管理的目标,包括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确保内外部,尤其是企业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
=== 央企考核办法将进一步完善 ===
中国央企考核有望引入经济增加值指标
新华网北京6月20日电(记者 任芳)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日前在一次会议上表示,下一步完善中央企业考核办法,既要考虑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也要考虑资本成本,综合考量167家中央企业资本的使用效率和价值创造。 |